代谢性炎症(冠心病和糖尿新干预靶点)
SGLT2抑制剂,具有改善心脏功能、保护肾脏功能、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和巨噬细胞浸润、维持斑块的稳定性、抑制斑块进展等的作用。
防治冠心病和糖尿病,如何应用更好的干预措施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一直为人所思考。其中代谢性炎症,这一潜在干预靶点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融合”概念的提出也推动了临床管理的思变。降低胆固醇与减轻炎症反应,被视为当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CVD) 防治的二大基本策略。
在临床上,近年来糖尿病相关防治指南推荐的改善心血管结局的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这也是学界所谈的“融合”理论的核心内容,即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子,炎症也是,缺一不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尹春琳、夏经钢等在本文介绍,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相关代谢紊乱是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导致更多的炎症反应,而冠心病是胆固醇代谢异常为“土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肥胖及其伴随的代谢障碍,通常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也与脂肪组织富含炎症细胞产生的促炎介质有关,在机制上有助于解释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间的联系。
阜外医院李建军也指出,“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没有血管壁的炎症,也难以启动动脉粥样硬化”。
李建军认为,炎症不仅可部分替代(supplant)或降级(demote)脂质危险因素,而且炎症反应尚可激活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将脂类和其它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融合”起来,以及与免疫失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来源:
GLP-1RA除了控制血糖以外,还可以通过减少腰围、体重指数和调脂等方式改善代谢指标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改善内皮功能等发挥额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肿瘤心脏病学】JACC研究称,癌症确诊半年内心梗风险加倍
近期,JACC上发表的一项纳入27万受试者的美国人群研究发现,在确诊癌症的6个月内,癌症患者存在动脉血栓栓塞高风险,尤其是肺癌患者,其动脉血栓栓塞风险最高。本研究中,癌症患者中在确诊的6个月内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4.7%,显著高于非癌症患者(2.2%)。肺癌患者的动脉血栓栓塞风险最高。确诊6个月内的发生率为8.3%,显著高于非癌症患者(2.4%)。阜外医院123例换瓣术后瓣周漏分析,两大重要原因值得警惕
阜外医院王浩、赵星等研究提示有临床意义的瓣周漏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手术技术原因所致相对较少,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非特异性血管炎是其重要原因。研究发现,瓣周漏患者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可见舒张期源于人工瓣瓣周的反流信号,部分二维超声可见人工瓣缝合环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裂隙。十种减少血栓形成的食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没有什么方法不吃药就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下面11种食物或草药或对此有一定效果,不过进食前,如果还在服用其他药物,就需咨询医生以防相互作用造成不良后果。1.姜黄和生姜姜黄含有的姜黄素,不仅有一定抗凝效应,还具有抗炎作用。生姜中含有天然水杨酸盐,也具有些许抗栓作用。2.辣椒辣椒中含有水盐酸,也具有一定抗栓作用。3.杏仁、葵花籽油、葵花籽有脂肪肝,冠脉事件风险高?日本研究
对于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临床上常根据冠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来对其心血管风险进行分层,并制定临床决策。7月19日,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日本前瞻性研究发现,在做冠脉CTA检查前,通过腹部普通CT评估是否存在脂肪肝,可更准确地找出心血管高危患者。中国台湾学者发现,慢阻肺患者起始应用支气管扩张剂30天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我国台湾学者发现,COPD患者在起始应用长效β2受体阻滞剂或者长效毒蕈碱拮抗剂的30天内,其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大约增加50%。研究者提醒,COPD在启动长效β2受体阻滞剂或者长效毒蕈碱拮抗剂治疗的30天,临床医生应警惕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