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半数心梗患者发病时并非高危人群(阜外医院杨跃进牵头CAMI研究新分析)
按照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在7990例发病前属于高危人群的心梗患者中,仅有5.7%在应用他汀。
研究共纳入了30 952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38.6%为 ASCVD 低危人群,17.3%为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分别占 25.8%和18.3%。
但阜外医院张旻、杨跃进、高晓津等发表的中国急性心梗注册(CAMI)研究最新分析却发现,我国超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为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评分低中危人群。

对于这部分人群,研究者认为,服药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相关知识缺乏、对疾病重视程度不足、过分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经济负担增加等有关。
研究者表示,当前指南对于低、中危患者,主要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无需服用他汀进行一级预防,因此这部分患者预防措施十分有限。
既往已诊断ASCVD的患者直接列为极高危人群,其余患者根据LDL-C、总胆固醇、糖尿病、年龄、高血压、体重指数、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10年ASCVD发病风险<5%、5%~9%、≥10%分别定义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研究还发现,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比例均较低。
一般认为,发生心梗的人,往往危险评分为高危。
在5652例极高危患者中,也仅16.4%在应用他汀进行二级预防,LDL-C达标率仅18.3%。
尤其对于年轻人群,即使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也应重点关注、密切随访,同时应积极干预青年肥胖、吸烟及饮酒情况。
此外,这些年轻患者中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也较高,但是国内相关指南暂未将这一因素纳入ASCVD 风险评估体系。
研究者认为,有如此大比例患者在指南中被划分为低危或中危,但仍然发生了急性心梗,这说明,现行指南在心梗一级预防方面有局限性。
该研究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提供的风险分层流程,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而在<55岁的急性心梗患者中,将近半数(47%)为低危。
图1 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
有了脂肪肝,癌症风险高!开滦近5.5万男士研究
近日,开滦研究在近5.5万男士中进行的研究显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简称脂肪肝)的男士除了肝癌风险不低,得肝外癌症的风险也高,比如甲状腺癌、肺癌等。研究发现,整体而言,脂肪肝会增加男士22%的总的癌症风险,增加179%的甲状腺癌风险,23%的肺癌风险。而且研究还发现,在有脂肪肝的男士中,随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升高,甲状腺癌的风险还会“水涨船高”。潘湘斌:单纯超声引导MitralFix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福音!
9月7日,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20)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病房主任,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使用我国原创的MitraFix®二尖瓣瓣膜置换系统,成功演示一例单纯超声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杨进刚阜外2023-09-09 11:10:17
0000美国发布报告:门诊误诊率5%,误诊相关死亡10%
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最近发布的一项报告称,10%的患者死亡事件,17%的院内不良事件都与误诊有关,而在美国绝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误诊。关注误诊,要从1999年IOM发布的里程碑式研究“是人都会犯错:构建一个更安全的卫生体系”说起。那项研究称,美国每年有98000人因医疗差错死亡。到如今,已经过去16年了。有心脏病,更应坚持运动!ESC 2021研究
2021年ESC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纳入3万多例心脏病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无论以前是否有运动习惯,患心脏病后更应积极运动。美研究称,肥胖孕妇睡眠呼吸暂停很常见,且与血糖升高有关
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肥胖妇女的晚期妊娠中很常见,而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即使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项研究纳入18名妊娠女性(平均年龄29岁),平均体重指数为34.3kg/m2,单胎妊娠,24-28周时进行正常的葡萄糖耐量测试。糖尿病的诊断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