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未抗凝(阜外医院樊朝美等人研究)
随访期间,33 例(10.0%)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血管死亡率为1.9%/年。
但在该研究中,高达81.9%的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其中39 例(14.4%)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5%/年。
该模型评估血栓栓塞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5,提示这一模型对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来源:闫丽荣,樊朝美,安硕研,等.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临床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1218-1222.
研究者指出,目前,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管理指南不建议使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2015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心脏病医院遗传心脏病研究中心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提出了“肥厚型心肌病血栓栓塞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年血栓栓塞发生风险。
该研究纳入356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331 例(93.0%)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5年。
根据2014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管理指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均应接受长期抗凝治疗,以降低血栓栓塞发生风险。
阜外医院樊朝美、张健等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合并房颤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死亡率均较高,但80%的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
而在60 例(18.1%)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研究者用这个模型进行计算,将该研究中271例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分为血栓栓塞低-中危组(n=192)和血栓栓塞高危组(n=79),发现高危组的血栓栓塞事件年发生率显著高于低-中危组(5.2%/年 vs 1.6%/年,P<0.01)。
≥18岁要量血压!美国叕建议
近日,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再次建议,≥18岁要测血压。对于18~39岁无高血压风险且血压一直正常的人,建议每3~5年测一次。对于≥40岁、血压正常高值以及超重或肥胖者,应早期进行血压检测。声明指出,诊断高血压还需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测量来明确高血压诊断。ACC2018:昼夜温差超10°C引发心肌梗死
密歇根大学的学者在ACC2018年会上公布的一项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昼夜温差超过10°C则心梗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温差超过10°C的时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人数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8-15 09:00:090000阜外医院CHIEF研究1.3万高血压患者调查:降压可明显提升生活质量
高血压很多时候是沉默的,有的人就认为这并不影响生活质量,高点就高点没关系,难道使用降压药会对生活质量有干扰?近期阜外医院张宇清、蒋雪丽等对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降压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尤其是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相关维度。另外,在这项研究中,探究的是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联合降压方案:(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睡觉打呼噜,要警惕糖尿病!50万国人10年追踪
在我国,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近期一项研究称,经常打鼾(俗称打呼噜)的人,容易发生糖尿病,打呼噜且胖的人最危险。研究者称,国人保持健康体重和腰围,可以预防打鼾,进而预防糖尿病。本研究在控制了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与从不打鼾或偶尔打鼾者相比,经常打鼾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2%和14%。上午心梗,右冠闭塞多!澳大利亚研究
一项澳大利亚研究发现,急性心梗发病也有昼夜规律,上午(6:00-12:00)是心梗发病高峰。该研究纳入865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31.6%在6:00-12:00发病,28.3%在12:00-18:00发病,22.5%于18:00-0:00发病,其余17.6%于0:00-6:00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