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嚼服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多国学者观点)
文章指出,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可缩小梗死心肌面积的很多药物和干预措施,在临床研究中却未发挥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心梗发病后给予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是“罪魁祸首”。
而在再灌注治疗前给予阿司匹林后,上述药物和干预措施的心脏保护作用就明显减弱了。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如果动物实验发现阿司匹林的确会削弱这些药物或干预措施的心肌保护作用,那么需要在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中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来对比负荷剂量阿司匹林和不包含负荷剂量阿司匹林的其他抗血小板方案的影响。
来源:Do We Really Need Aspirin Loading for STEMI?.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22 Feb 16.
而且,如今已有很多其他替代药物可用。研究表明,替格瑞洛、西洛他唑、双嘧达莫等抗血小板药物与他汀联合应用时,可进一步缩小梗死心肌面积。不过,这些药物目前尚未在无阿司匹林治疗的前提下接受临床试验评估。
作者建议在大型动物模型中评估再灌注前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是否会影响他汀、替格瑞洛、吗啡、缺血预适应对梗死心肌的挽救作用。
作者指出,尽管 ISIS-2研究表明急性心梗患者应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有益,但该研究开展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彼时还没有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静脉抗凝、他汀、β受体阻滞剂。
也许,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前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也用错了。如经证实,这个百年老药继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被动摇后,二级预防地位或许也岌岌可危了。
然而,2月16日,美国、英国、日本、挪威学者联合发表的一篇文章却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
作者发现,在动物实验中,他汀、替格瑞洛、吗啡、缺血预适应均能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其中大多数实验中没有给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干扰他汀、替格瑞洛、吗啡、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事实上,在大多数动物模型中,心肌缺血是由机械性阻塞冠脉而诱导出来的,而在临床实践中是由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的。因此,理论上在临床中血小板抑制的作用可能比在动物模型中更重要。但在STEMI患者中,支持再灌注治疗后立即强效抑制血小板的证据仍不明确。
作者推测,阿司匹林可能通过诱导S-亚硝基环氧合酶-2(COX2)乙酰化而干扰他汀等药物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还提到,吸氧、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常规静脉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策略曾经也被认为是急性心梗患者的基本治疗策略,但后来均因发现无应用证据甚至有害而弃用。
在目前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指南中,心梗发病后尽早嚼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是I类推荐,也被认为是标准治疗。
阜外医院唐熠达等RESTORE SVD China研究刊发于JACC子刊: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
近期,阜外医院唐熠达教授等人在JACC心血管介入治疗子刊上发表的RESTORESVDChina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冠脉小血管病变,Restore药物涂层球囊(DCB)的疗效不劣于RESOLUTE药物洗脱支架(DES)。中国卒中地图公布:每年240万新发卒中,华北、华中和东北负担重,农村卒中患病率30年增1.5倍
1月4日,Circulation在线发表了由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等在全国48万余人进行的调查研究。该研究描绘了中国卒中的发病情况。研究发现,30年来,我国卒中负担渐重。呈现出由北到南的梯度趋势,其中在华北和华中疾病负担最重。而且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就此估算,我国每年有240万新发卒中,110万卒中相关死亡,有1110万卒中生存者。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4:25:06
0000李卫等参与的PURE研究中国数据显示:使用电视机、汽车、电脑等越多,肥胖、糖尿病风险越高
电视机、汽车、电脑、IPAD……,各种电子设备的充斥,如今00后的生活总让60、70、80后们泛起一阵感叹。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卫、刘佳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家里拥有这些设备越多,肥胖和糖尿病罹患风险也越高。研究显示,随着家庭设备拥有的增加,人们坐着不动时间就越久,体力活动就越少,而这也导致居民的腰围和体重指数明显增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在中低收入地区更加突出。FDA:要警惕碘造影剂引发婴幼儿甲状腺功能减退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婴幼儿应用碘造影剂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问题发布了安全警告。FDA指出,在已经报告的病例中,患儿多为早产儿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过碘造影剂所致相关并发症多发病短暂且可自愈。FDA要求在所有碘造影剂中标明已经报告的不良反应信息,不过在临床应用碘造影剂的处方、给药和监测方面没有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