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极简式TAVR(局麻,无镇静,阜外医院吴永健团队完成)
最后造影显示,新置入的瓣膜位置理想,少量瓣周反流,跨瓣压差由术前30 mmHg下降至4 mmHg。
入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NYHA心功能Ⅲ级。
吴永健团队指出,他们进一步简化了导管室内TAVR操作流程:局麻加镇静(取代全麻 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术前不导尿;左肘正中静脉留置针(取代颈内静脉的中心静脉置管)行静脉输液。
第二个瓣膜的初始位置和释放后位置更低,能够进一步增加对钙化瓣叶的径向支撑力,此时瓣架的形态仍然展开欠佳,为获得更大的瓣口面积和考虑远期瓣膜的耐久性,采用23 mmNUMED-Ⅱ球囊对置入的瓣膜进一步后扩张。
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位置入生物瓣峰值流速为 2.0 m/s,平均跨瓣压差为16 mmHg,少中量瓣周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5%。
来源:陈阳,王墨扬,牛冠男,等. 中国首例完全局部麻醉且无镇静下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1027-1030.
整个手术过程仅采用局麻,未使用任何镇静剂,患者全程清醒,配合良好,手术时间仅1 h。
但是,此前国内尚无在完全局麻且无镇静的清醒状态下行极简式TAVR的报道。
近期,阜外医院吴永健团队报告,该团队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完全局麻且无镇静(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下的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脉CT未见明显狭窄。NT-proBNP 5 987 ng/L。
手术当天,患者送达介入导管室后,省去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前导尿和麻醉师全麻及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等过程。
右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或左心室导丝直接起搏;右股动脉作为主入路;右桡动脉(取代左股动脉)作为辅入路;术后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取代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术后患者平卧24 h即下床活动,进行康复训练;采用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4天顺利出院。

由于本例患者原瓣叶的融合钙化严重,人工瓣膜释放过程中瓣架展开困难,比预定位置上移,同时由于人工瓣架与钙化的瓣叶之间难以完全贴合,导致超声以及根部造影均显示置入瓣膜存在中量瓣周漏,因此该例采用“瓣中瓣”技术置入另外一个26型号Venus A瓣膜。
随着TAVR技术的飞速发展,极简式TAVR理念应运而生,TAVR操作流程得到简化,可以在导管室内局麻加镇静下完成。
该团队表示,对于一些术中无法配合、过于紧张和躁动、严重心力衰竭、急诊抢救和术前评估解剖极度复杂的患者,不适宜采用完全局麻且无镇静的方式来行TAVR。此类患者应该联合麻醉师选择全麻或局麻配合镇静的麻醉方式更加安全可行。
他们认为,完全局麻且无镇静下极简式TAVR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在今后的大样本队列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在球囊扩张主动脉瓣及瓣膜释放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与既往全麻相比无明显异常,患者在此期间略感心慌及无力,约1~2 min,随后恢复。
根据术前CT瓣上结构测量及术中球囊预扩张效果,采取“down-size”策略,选择国产26型号Venus A瓣膜,通过输送系统完成过弓和跨瓣;Venus A瓣膜精准定位于瓣环水平,在临时起搏器控制心室快速起搏下完成瓣膜释放。
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瓣口面积0.38 cm2,瓣口峰值流速5.0 m/s,平均跨瓣压差66 mmHg,左室射血分数45%,三尖瓣大量反流,肺动脉压力57 mmHg。
据介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需要全麻,术后住院时间一般较长。
患者高龄,拒绝外科手术,STS评分为 2.891 %;主动脉瓣膜解剖适合行TAVR;纠正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后的预期寿命超过1年,符合TAVR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因此决定行TAVR。
该团队报告的病例为男性,82岁, 因活动后胸闷加重个月,于2021年4月30日入住阜外医院。
美国宣布要预防一百万次心血管病发作:靠阿司匹林、控制血压和胆固醇及戒烟四项措施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百万心脏2022倡议。“百万心脏2022倡议”旨到2022年防止100万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倡议推荐“ABCS”的心血管管理策略:合适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控制血压、控制胆固醇和戒烟。据倡议中所指,在2016年,美国多达三分之一的住院和与心血管事件有关的死亡发生在年龄小于65岁的中年人,然而多达80%的事件是可以预防的。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9:36
0004稳定冠心病评估模式转变!冠脉CT力压负荷试验!JACC最新综述
杨进刚阜外2023-09-11 08:11:01
0001首选单片复方降压药,效果更优!JAMA子刊Meta分析
近年来,单片复方制剂已成为高血压初始治疗的重要方案。近期,根据JAMA子刊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初始应用单片复方制剂比初始单药治疗或常规治疗方案(起始服用一或两种药物,然后逐渐增加药量)更能有效降低血压,且耐受性良好。研究纳入7项研究,共1918例患者。4项研究应用三合一单片复方制剂,3项研究应用四合一单片复方制剂。5项研究为短期随访(4~12周),2项研究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杨进刚阜外2023-10-03 08:52:07
0000中年防高血压,每周运动量要超5小时!美国研究
目前的美国和中国相关指南均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4月15日,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要想在中年时防住高血压,年轻人每周运动量要达到指南建议的2倍,即至少5小时中等强度运动。研究者认为,为了预防高血压,需要提高运动量,对高中生来说尤其要如此,因为从高中步入大学、工作以及成为父母后,休闲时间会被逐渐剥夺,运动机会就会减少了。老人“碎片化”睡眠有危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问题也悄然而至,老年人多多少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睡眠障碍,比如很难入睡,睡着了又很易醒,睡眠过程中会醒来多次。近期,《卒中》杂志发表研究称,老年人这种”碎片化“睡眠提示存在严重的脑动脉硬化和脑组织缺氧,甚至脑梗死。而这些因素会增加中风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