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减轻体重是核心,Lancet观点文章)
作者指出,有些人即使只有少量脂肪,也会出现代谢并发症,因此是脂肪组织导致并发症,并非是脂肪细胞的数量致病。
[1] Lingvay I, Sumithran P, Cohen RV, et al. Obesity management as a primary treatment goal for type 2 diabetes: time to reframe the conversation. Lancet, Published: September 30.
文章指出,糖尿病的治疗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预防心血管病事件成为关注焦点。近期上市的几种降糖新药,可进一步降低心梗、中风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而且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降糖。
作者认为,目前应将控制肥胖作为主要目标。减轻体重可逆转或减缓疾病进程,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的改善作用。
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 2017
减肥手术可有效治疗肥胖,若能将体重长期减轻15%,可预防代谢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但对于糖尿病如此普遍的疾病,采用有创手术进行常规治疗是不可行的。
作者认为,之前将降糖作为治疗糖尿病的目标,但是一种下游防治方法,没有解决核心问题,也不能逆转糖尿病。
药物治疗:新药有前景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有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途径,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驱动因素,减肥获益最大。
作者称,糖尿病的发病并非是因血糖异常。在糖尿病发病几十年前,就存在代谢异常,其特征是体重增加、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随着β细胞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
陈燕燕等也曾发表文章指出,体重下降 3%~5% 时,患者血糖、血压 及血脂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改善。一定范围内,体重下降越多,患者获益越大。
生活方式改善:仅20%有效
减肥手术:有效,但不能广泛开展
世卫组织已将肥胖定义为“对健康构成威胁的脂肪异常或过度堆积”,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则将肥胖定义为“一种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来源:
尽管不同种族的人群中,肥胖、胰岛素抵抗和 β 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同,导致了糖尿病的成因或不尽相同。但减少脂肪组织,可改善代谢,无论糖尿病是因胰岛素抵抗,还是β细胞功能障碍,减肥都有获益。
谢手术 ”,进一步突出手术对于肥胖患者异常代谢
比如,亚洲人得糖尿病的年龄相对较小,体重指数较低,与白种人相比在体重增加相对较少时发生糖尿病,主要原因是内脏脂肪增加与β 细胞反应不足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所致。
尽管如此,在所有疾病阶段,减肥的好处不仅仅是降低血糖,还包括其他代谢异常的改善,预防甚至逆转与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并发症,如慢性肾脏疾病。
强化生活方式改善的相关研究证明,体重减轻≥10%对糖尿病的疾病过程、糖尿病相关终点和长期并发症有益。
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的长期减肥往往效果欠佳,仅20%左右有效,也就是说,80%的人将需要额外措施来减轻和维持体重。主要原因是,肥胖不仅仅是不良生活方式的结果。
减肥益处多多
使用索马鲁肽和胃抑制多肽(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重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可在25%的糖尿病患者中实现15%的体重下降,并使在大多数患者的血糖正常。
现有减肥胖药物和一些降糖药可以减轻体重约5%,可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也可改善其他代谢异常。但也仅少数人实现了并维持了能够改善糖尿病病程的体重减轻。
有专家共识建议,糖尿病的完全逆转定义为血糖正常且至少1年不使用降糖药物。但因为许多减肥方法也可直接降低血糖,在这种情况下,血糖缓解(glycaemic remission)可能更合适。
近日,发表在Lancet上的一篇文章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是重要靶标。而且,要逆转糖尿病,体重减轻必须要达到10%以上。
这篇文章还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强化生活方式、减重手术以及各种药物等不同减重手段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指出,如果在糖尿病前期就开始进行,就能缓解糖尿病前期,预防糖尿病;如果干预在诊断糖尿病后开始,也有可能缓解或改善糖尿病。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后期发生的代谢紊乱也是重点,减轻至少15%体重的益处,让其他降糖治疗望尘莫及。
年版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将“减重手术 ”更名为“代
糖尿病防治理念变革
韩雅玲等提出国人急性穿透性主动脉溃疡干预标准:沿用欧洲标准增加死亡率
对于急性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欧洲心脏病学会相关指南推荐早期干预标准为溃疡直径>20mm或溃疡深度>10mm,这一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9月6日,JAHA在线发表的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团队王效增等的研究,通过对109例患者进行的临床监测,提出了中国人群急性穿透性主动脉溃疡早期干预的标准。杨进刚阜外2023-09-09 11:17:29
0000糖尿病患者应处方“走路”!意大利指南
近日,意大利两个学会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发表指南,建议应对有2型糖尿病的人处方“走路”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原文链接】糖尿病不愿意活动有事出有因指南指出,有糖尿病的人身体条件较差,经常感觉身体疲劳,有氧能力下降。慢性高血糖还可能使肌肉骨骼结构糖化,导致肌腱硬化,运动能力受限。因此,有糖尿病的人更不愿意活动。但运动有助于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比而言,走路简单易行。协和医院张抒扬等研究称,冠心病早发者生命时钟已缩短
年纪不大,男的还不到55岁,女的还不到65岁,就得了冠心病。这些早发冠心病患者难道和早老有关?众所周知,端粒缩短可能促进细胞衰老和自然死亡,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它越来越短,直到最后由于过短了,无法分裂了,生命就死亡。而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田然等进行的研究确实显示,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变短,而且冠脉病变更为严重,且在男性尤为突出。JACC:坚持这六个习惯,青年女士可预防92%的心脏病
《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最新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对9万名27~44岁的女士进行了20年内跟踪随访。结果发现,如果女士保持以下6项健康生活习惯,可预防92%的心脏病和66%的心脏病危险因素。这六个习惯是:不吸烟、维持正常体重、每周至少锻炼2.5小时、每周看电视少于7小时、每天饮酒小于15g和健康饮食。图1六个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风险比杨进刚阜外2023-07-30 09:45:47
0000【JACC研究称:生活方式变迁将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大爆发】高血压、肥胖/超重、体力活动减少、吸烟和饮食不健康是五大元凶
近日,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由于从传统到更“西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已使我国心血管病剧增。其中,高血压、肥胖/超重、体力活动下降、吸烟率居高不下和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居民高胆固醇、肥胖和2型糖尿病比例也大幅升高。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6:56:2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