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主动脉弓修复术后(新发房颤者院内死亡风险增加,阜外医院于存涛,樊晓寒等研究)
研究发现,高龄、女性和手术时间延长是术后新发房颤最主要的相关因素。
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后新发房颤使院内死亡风险增加1.5倍。
研究发现,术后新发房颤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10.7%,显著高于非术后新发房颤患者(2.4%)。
阜外医院于存涛、樊晓寒等发表回顾性研究提示,接受全主动脉弓修复手术的患者若术后新发房颤,院内死亡风险增加。
亚组分析中,术后新发房颤与所有年龄组的死亡率相关;因此,无论患者的年龄如何,都必须对术后新发房颤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复杂的主动脉弓疾病中,全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表明,全主动脉弓修复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率高达32.3%,且手术时间较长的老年女性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风险最高。
来源:Zhao R, Wang Z, Cao F, Song J, Fan S, Qiu J, Fan X, Yu C. 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Total Arch Repair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Hospital Mortality. J Am Heart Assoc. 2021, 10(18):e021980.
此外,术后新发房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急性肝衰竭。
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全主动脉弓修复的1280例患者。排除术前诊断心房颤动的患者。
0000
相关推荐
澳学者称,孩子将来胖不胖,先看妈妈胖不胖和教育程度
根据澳大利亚最新研究,有三个简单的因素可以预测孩子到青春期时是否可能超重或肥胖,除了孩子本身的体重指数(BMI),还包括母亲胖不胖和教育水平。这项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这三个因素可以预测各种体型的儿童是否在14~15岁时出现体重问题,准确率约为70%。美研究提醒,气温变化大,心梗风险高
初春以来,乍寒乍暖,而一项将在美国心脏病学会2018年年会上发布的研究表明,日气温波动幅度每变化5℃,心梗风险约增加5%。此外研究显示,与日温差变化在10~25℃相比,超过25℃会显著增加心梗发作风险。研究者认为,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而这会导致日温差波动较大。而他们的研究提示,气温波动或潜在增加心梗风险。疫情让湖北心梗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增21%! JACC刊发葛均波等全国1372家胸痛中心2.5万例心梗患者数据分析
杨进刚阜外2023-09-08 16:40:33
0000陈鲁原解读ESC心包疾病指南:诊断急性心包炎要“四选二”
心包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往往不尽相同,如何更好进行个体化治疗?为了更好指导临床实际,广东省人民医院陈鲁原教授对《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包疾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进行了解读。心包疾病的诊断心包疾病是全身疾病的一个表现,可视为心包综合征。新版指南更新了某些诊断方法与分类,例如急性和复发性心包炎。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7:35:16
0000最新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发布:心血管病患者2.9亿,农村心血管病死亡持续高于城市
近期,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以下简称报告)在我刊发表(全文PDF链接)。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03:0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