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要不要治疗?国际声明:要考虑斑块形态!
近期,美国神经放射学杂志发表的全球多国、多学科专家制定的立场声明指出,颈动脉斑块是否易损,关键要看斑块成分。
共识指出,斑块易损特征与缺血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不受狭窄程度所影响。
而之前几乎所有指南主要依据狭窄程度和有无症状,仅考虑治疗有症状的患者,颈动脉中度(50%~69%)和重度(70%~99%)狭窄是考虑需要治疗的关键因素。
而且,没有指南支持单纯药物治疗,仅2个指南认为药物治疗是替代治疗方案。对于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只有1个指南建议单纯药物治疗。
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不论颈动脉狭窄患者有无症状,即便仅是轻度狭窄,如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易损斑块特征,其预后也较差。另外,药物保守治疗对于稳定和逆转颈动脉斑块有明显益处。
这就说明,当前的指南需要改写了。
共识指出,易损斑块的特征为:薄或破裂的纤维帽,内皮腐蚀,炎症明显,有大的富含脂质的坏死核,不成熟的斑块内新生血管、斑块内出血。而稳定或无症状的病变一般含有更多的纤维组织和钙化成分。
研究发现,在无症状和有症状的狭窄性斑块中,都存在溃疡、斑块内出血和血栓机化,说明斑块破裂是一种复杂的病生理现象。斑块形态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起着一定作用。
脂质/坏死核和薄纤维帽可能是斑块易损的最明显的特征。有意思的是,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中风风险低于较轻程度狭窄患者的原因。这是因为,纤维帽变薄会增加斑块的外周压力,而狭窄程度增加则会降低斑块外周的压力。
有研究显示,在影像检查证实急性中风但狭窄不足50%的患者中,一半左右的患者中风同侧颈动脉有斑块内出血,这可能是脑血栓的来源。
另有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5倍。同样,颈动脉斑块有富含脂质的坏死核、薄或破裂纤维帽时,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也增加2~5倍。
共识指出,随着核磁、超声和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可直接显示颈动脉壁体积和斑块成分从早期/轻度动脉粥样硬化至晚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
另外,通过影像学检查,还可直接看见斑块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这为个体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可能性。
共识强调,在利用影像学手段评估颈动脉斑块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式,需要确定影像检查的再现性。
核磁和超声检查发现,斑块内出血和低回声斑块是斑块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斑块体积快速进展的另一个机制是隐匿性斑块破裂和愈合。
研究表明,降脂治疗,主要是他汀治疗,可缩小颈动脉斑块体积,减少其组分。
专家指出,90%的中风与多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运动不足、血脂异常、不健康饮食、肥胖、心理因素、吸烟、心脏病、饮酒、糖尿病等。一些药物可明显改善这些因素,包括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抗炎药物。
共识指出,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将斑块影像学加入到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疾病的管理中,因此开始形成一个可改变当前标准治疗的路径图非常重要。
该共识提出了一个包含4个阶段的路径图:
(1)关键的原动力阶段:确定可改变当前标准临床实践的关键研究目标、项目、受试者,利用核磁、超声、CT等影像学手段来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态和组分;
(2)早期阶段:将斑块形态引入到已有的治疗流程,并与现有标准的经济和临床价值进行比较,主要通过meta分析收集更多的证据,启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3)主流阶段:建立多中心的技术和患者结局数据库,以便于改变指南和政策。在这一阶段将发布前瞻性临床研究的结果,提供斑块易损性的生物标志物信息以及它们对临床决策制定和结局的影响,会给出临时的医保报销代码或政策建议。
(4)全面采纳阶段:采用随机以斑块影像学或现有标准(狭窄程度)作为纳入标准、对比最佳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局差异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临床实践的改变将导致政策、指南和医保报销代码更新。在治疗有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的同时,斑块影像学在人群筛查中可能也会更广泛地应用。
来源:Roadmap Consensus on Carotid Artery Plaque Imaging and Impact on Therapy Strategies and Guidelines: An International, Multispecialty, Expert Review and Position Statement.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1 Jul 2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肝纤维化指标,还能预测心衰预后!河北学者Meta分析
河北省人民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一种原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简单指标——肝纤维化-4指数,还可预测心衰患者的预后。注:FIB-4:肝纤维化-4指数;AST:谷草转氨酶;PLT:血小板计数;ALT:谷丙转氨酶肝纤维化-4指数计算公式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1:51:13
0000最新研究提示:四分之一国人有代谢综合征
近期,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纳入20余万人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国人代谢综合征已成灾,患病率已高达24.5%。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聚集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等多种心血管病危害因素于一体的病理状态。得了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是无此病者的3倍,病死率更是增加5~6倍。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2:45:19
0000美建议:医生应询问所有成年人是否吸烟
近日,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成年人戒烟最终建议发布。新建议声明,医生应询问所有成年人是否吸烟,建议吸烟者戒烟,并向其提供有证据基础的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协助戒烟。吸烟是减少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的主要可预防因素。新建议是对2009年版的更新,于9月21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年鉴》及USPSTF官网上。TIMI评分,可预测非阻塞性心梗预后!阜外医院俞梦越等研究
TIMI危险评分是目前常用的急性心梗患者危险分层评分体系。研究表明,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近期,阜外医院俞梦越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TIMI危险评分同样可预测冠脉非阻塞性心梗患者的远期预后。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6:49
0000警惕衰弱、谵妄和认知功能下降!AHA发布心脏重症监护室老年人管理声明:鼓励适当身体活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12月9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脏重症监护室老年人管理科学声明,提出要特别关注和处理好老年危重心脏病患者的老年综合征,包括包括衰弱、谵妄、认知功能下降、多种合并症、多重用药。杨进刚阜外2023-08-31 09:51:2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