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衰(或需用SGLT,2i,ESC立场文件)
除RAS阻滞剂外,钙拮抗剂(CCB)也可有效治疗舒张性心衰,尤其是对于年轻或无充血临床体征和症状的患者。
共识指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伴有糖尿病的舒张性心衰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益处。
即将在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的EMPEROR-Preserved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恩格列净显著降低了舒张性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风险。
应尽早考虑添加螺内酯,以减少因心衰住院。
但舒张性心衰患者应用利尿剂的最佳剂量尚未确定,考虑到许多患者可能对前负荷敏感,应避免过度使用利尿剂。
对于65岁以下的患者,推荐目标收缩压为120~129 mmHg;对于≥65岁患者,目标收缩压应尽量达到130~139 mmHg。
对于舒张性心衰患者,推荐使用噻嗪利尿剂,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 ml/(min·1.73m²)者推荐使用袢利尿剂。
根据现有数据,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的核心药物治疗策略也适用于合并舒张性心衰的高血压患者。
舒张性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属于高危或极高危。根据2018欧洲高血压指南,对于80岁以上患者,即使启动降压治疗的血压阈值至少为160/90 mmHg,但血压140/90 mmHg时也应考虑降压治疗。
中国多学科专家建议指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慢性肾病的患者,应首选SGLT2i,并及早启动治疗。而且,无论是否伴糖尿病,均应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可与其他任何主要药物类联合应用,尤其是具有其他心脏适应证的患者,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或心律失常,包括需要控制心率的房颤。
对于老年患者,建议以低剂量联合治疗。而对于>80岁高龄患者,应起始单药治疗。舒张压的目标范围为70~79 mmHg,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
根据目前的建议,避免将血压降至120/70 mmHg以下,因为风险可能会增加,并超过益处。
文件中指出,高血压患者舒张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左室肥厚、右心受累、心室-动脉相互作用、心脏老化、肾脏疾病与心肾综合征等。
除控制血压外,这类患者的治疗目的还包括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风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应是常规RAS阻滞剂的替代药物,以减少心衰住院。ARNI也是有效的降压药物,但尚未被批准此适应证。
对于舒张性心衰患者,如果无禁忌,所有患者都应使用RAS阻滞剂降低血压。
来源:
近日,我国也发布了新专家共识。对于这类患者的药物治疗,强调容量管理,建议用利尿剂改善充血。
入选我国113家医院3.5万例心衰患者的医疗质量控制报告发现,中国心衰患者中,收缩性心衰占40.2%,舒张性心衰占38.0%。21.8%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1] Kasiakogias A, et al. Hypertension and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position paper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 2021, 39(8): 1522-1545.
近日,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发布了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衰的立场文件。
青少年发胖,中年易患癌!Lancet子刊230万人研究
近日,Lancet子刊发表的以色列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是中年癌症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研究显示,在考虑相关因素后,青少年时肥胖,对于男士,中年时会增加26%的癌症罹患风险(除了肺癌),对于女士会增加27%的罹患风险(除乳腺癌和宫颈癌)。其中,青少年肥胖尤其会增加某些类型癌症风险:在男性为乳腺癌、胰腺癌和肾癌,在女性为子宫癌、肝癌、胆道癌和胰腺癌。杨进刚阜外2023-09-03 08:26:57
0000Circulation一项研究称,骑自行车使心脏病风险降低11%~18%
近日,刊登在《Circulation》和《JAmHeartAssoc》上的两项研究均提示,经常骑自行车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风险较低。阜外医院3072例患者抗凝门诊经验!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提高
2014年11月,阜外医院开设了一个特殊的门诊,即抗凝门诊。抗凝(栓)门诊是通过药师和医师的合作,对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全面的指导与治疗,以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提高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从性的多学科合作形式。门诊的特殊性在于医师和药师共同出诊:医师侧重问诊、处方药物及开具化验单;药师侧重患者的用药指导、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重医二医院调查:半数住院房颤患者不知道房颤有中风危险,1/4认为胸痛、心慌是早期中风症状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中风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比普通人增加5倍,而且年纪越大,风险越高。然而,大众对于房颤的这一危害明显缺乏认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一项调查发现,在300例住院的房颤患者中,知晓房颤可增加卒中风险的只有131例(43.7%),其余为不知道或不确定者(56.3%)。【全文下载】图说ESC心梗指南:发作后12~48小时无症状患者可考虑常规急诊PCI
点此获取指南全文下载ESC新版的STEMI指南共159条建议,来自477项参考文献。共有19个作者,30位审稿专家,评论共1224个。其中A级证据(多项随机研究或Meta分析)仅占23%,B级证据28%(单个随机研究或大规模非随机研究),半数为专家意见、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研究。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7:21:24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