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联合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有风险(新西兰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支气管扩张剂是慢阻肺治疗的基石药物。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主要包括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毒蕈碱受体拮抗剂(LAMA)。 近日,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提示,慢阻肺患者联合使用这两种支气管扩张剂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增加72%。 基础队列有29993例年龄在45~84岁的患者。14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出生日期、性别、首次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日期和慢阻肺严重程度与13550例对照组相匹配。 结果显示,与使用LAMA相比,使用LAMA和LABA双重疗法与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和/或死亡显著相关(校正OR=1.72)。 研究者分析,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可能会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可能的机制有,短效和长效β2激动剂治疗可增加心率和降低血清钾浓度,而毒蕈碱拮抗剂治疗与快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有关。 这些效应可能导致易感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如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增加。 来源:Dual versus single long-acting bronchodilatoruse could rais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isk by over 50%: A population-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J Intern Med. 2021 Jul 21. Epub ahead of print.
0000
相关推荐
BMJ刊登湘雅三医院袁洪等Meta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术后,6月双联抗血小板最好,>12月双抗大出血风险增加78%
对于冠脉介入术后的患者来说,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P2Y12受体抑制剂)必不可少。尽管指南建议分别要接受至少12个月和6个月的双抗治疗,但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因为不少研究发现短期双抗可改善患者预后。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袁洪教授等人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证实,对于大多数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双抗治疗≤6个月是最佳策略。杨进刚阜外2023-08-27 09:40:10
0000阜外研究:≥80岁心梗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高
阜外医院张沛等通过对比≥80岁和<80岁这类患者进行研究显示,≥80岁患者术后2年死亡率显著增高;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显著增高,主要为卒中事件显著增加。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研究显示,≥80岁组术后1个月MACCE发生率为41.2%,显著高于<80岁组的24.5%,其中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加(9.8%vs0.8%)。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死亡率和大出血发生率下降!聂绍平、韩雅玲等11万人分析
安贞医院聂绍平、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等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急性冠脉综合征(CCC-ACS)的新研究表明,2015~2019年,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的出血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这很大程度上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班)和抗凝药物的应用减少有关。杨进刚阜外2023-09-22 12:37: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