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消融术后(是否还需长期抗凝,安徽学者Meta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Meta 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表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长期抗凝的出血风险大于抗栓治疗获益。 研究者认为,“一刀切 ”的抗凝策略可能导致部分低危患者过度治疗。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是否要长期抗凝,需结合 HAS-BLED 评分和 CHA2DS2-VASc 评分综合考虑。 在中风低风险人群中,手术成功3个月后停用抗凝药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定期进行血栓栓塞风险再评估;对于中、高风险人群,目前结论不一,需行个体化治疗。 目前,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如 OCEAN 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 2021 年 12 月完成,其结果将能更好指导抗凝策略的安全及有效范围。 研究者从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到关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停用与不停用口服抗凝剂的对比研究 15 篇研究,共纳入 15 837 例患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长期抗凝与否对血栓栓塞发生率无影响,但对出血事件有显著影响,与非抗凝组相比,抗凝组出血风险显著增加8.2倍(RR=9.19)。 亚组分析显示,抗凝组与非抗凝组间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左心房内径、随访时间、年龄、CHADS2评分、CHA2DS2-VASc 评分无关,出血发生率与 CHADS2 评分、CHA2DS2-VASc 评分、年龄均有关,抗凝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抗凝组。 来源:梁士楚,王翠,宋晨宇,等.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长期抗凝可行性及安全性的 Meta 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121-1128.
0000
相关推荐
JACC杂志文章:除了阿司匹林和他汀,爱、宽容和乐观也是心脏病良药
美国心脏科医生米米·嘉妮丽博士曾写过一本书《心情好,心脏才会好》,书中说:现代医学的最大悲哀之一,就是将心脏视为一个简单的机械泵,而忽视了它的情感需求。这是现代人心脏日益脆弱的根源!她根据自己终生的从医经验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揭示心脏不仅仅是一个机械压力泵,更是一个智能器官,它有自己特殊的“语言”,并通过压力、抑郁、愤怒、悲伤等情绪表达自身的问题。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7:25
0000阜外研究: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要注意!升主动脉逐渐增宽者再次手术风险高
阜外医院王浩、张金萍等研究提示,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呈渐进性增宽,增宽者的所占比亦增大,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mm患者行再次手术和发生升主动脉事件的风险较高。随着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随访年限的增加,术后升主动脉内径整体呈增宽趋势,6年内其增宽不明显,在6年以上,升主动脉内径增宽显著。预防中风,超重和肥胖者血压应<120/80!盛孙英贤等近4万人研究
血压控制“一刀切”还不够精细。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孙英贤等进行的研究,为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预防脑卒中达到的目标血压范围提供了依据。研究显示,在不同体重指数人群中,正常体重(<24kg/m2)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超重和肥胖(≥24kg/m2者)。图1不同体重指数人群脑卒中及不同脑卒中亚型发生率的比较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杨进刚阜外2023-09-05 09:46:42
0000BMJ研究称:坚持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死亡风险降低46%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英国研究表明,无论过去的活动水平或现有的健康状况如何,坚持多多进行体力活动会降低死亡风险。研究发现,保持指南建议的最低的活动水平,即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能会防止46%的与身体不活动有关死亡。先前的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可以降低死亡、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但很少有研究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力活动的变化如何与随后的死亡风险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