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高血压达标率提升30,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
这需要有效的信息管理来识别高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然后进行转诊治疗。研究表明,在建立了数字信息管理系统(IMS)的区县,管理效果增强了3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2009年,我国推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来减轻慢性疾病日益增加的负担。
这提示,需要根据年轻患者的需要来调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在这一人群中实现更高效的血压管理控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发现,近40%的效果来自药物依从性的改善。
研究选取9607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诊7867例高血压患者。
这种不愿寻求治疗的原因可能包括:许多年轻人没有意识到高血压的风险,也可能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流动人口多没有医疗保险,就医有障碍。
来源:Qin J, et al. The role of the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program in the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across-sectional health service interview survey. PLoS One. 2021, 16(6): e0217185.
研究者还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控制高血压方面的有效性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该方案与其他医疗服务的结合,包括及时将未控制高血压患者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中国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学者近日发表的数据显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高血压达标比例提高了30%。
中国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于2014年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7个省的62097名基层医疗改革试点地区的居民进行了横断面健康服务访谈调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鼓励患者定期到同一个医疗机构就诊。研究者表示,定期与卫生专业人员面对面随访可能会改善对药物的依从性。
然而,在本研究中,这些因素在控制高血压方面的影响不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提供的管理。
许多关于控制高血压的研究突出了行为因素的作用,包括吸烟、饮酒、运动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如教育、收入和保险,同时考虑到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4项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研究还发现,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往往控制欠佳。研究者分析可能是由于年轻人普遍未能寻求医疗诊治,包括治疗可能导致高血压的疾病,如糖尿病和慢性肾病。
甘肃学者:房颤高血压患者或宜睡前服降压药?
甘肃省人民医院梅光艳、邓建君等进行的研究发现,持续性房颤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天血压显著下降,而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研究者指出,对于合并持续性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应注重夜间血压监测,特别是夜间血压极值,并有针对性地降压,必要时可选择长效制剂在下午或睡前服用。该研究显示,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夜间血压并无明显下降,夜间最大收缩压不降反升,同时反杓型比例显著升高。七成住院医生“职业耗竭”?
职业耗竭或能解释这一问题。加拿大曾有一项新研究显示,住院医师的职业耗竭(burnout)已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接近70%的住院医师满足职业耗竭的标准。Medscape发布的美国医师职业耗竭与抑郁症报告(2018)显示,有42%的受访医生表示自己感到了职业耗竭。每周30~60分钟撸铁延寿!
近日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花30~60分钟进行肌肉锻炼,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的原因所致的10%~20%的死亡风险。研究显示,锻炼肌肉与全因死亡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和肺癌的死亡风险降低10%~17%相关。不过未发现练肌肉与特定类型癌症(包括肠癌、肾癌、膀胱癌或胰腺癌)的风险降低相关。研究发现,手机竟然比马桶盖还脏!
现如今,每个人与什么最亲密?当属你的手机了吧!你随时随地都能用手机,随手拿起,随手放下,你有没有想到,这使得手机成为细菌滋生地。来看看我们的手机有多脏吧!研究者从手机上提取样本进行细菌标测,发现手机上的细菌量是马桶圈的7倍!手机壳更是细菌聚集地!有研究者对50部手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手机壳的细菌含量几乎是马桶座圈上细菌含量的17倍透析时常发生低血压,或提示外周血管病!美国肾脏疾病杂志研究
近日,发表在《美国肾脏疾病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透析低血压发作频繁提示外周动脉疾病风险高。外周动脉疾病(PAD)是一种以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动脉。外周动脉疾病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经常得不到有效的诊断,他们可能没有传统的跛行症状。透析低血压定义为透析内收缩压<90mmHg,血压突然降低可能会减少肢体灌注,导致更多外周动脉疾病事件或加重外周动脉疾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