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脑血流减少(增加运动可解忧,爱尔兰研究)
健康的大脑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而脑血供不足会增加痴呆风险。
脑血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这项研究发现,肥胖对脑血流减少的影响要比增龄更甚。
研究者指出,肥胖与衰老以及增龄相关的疾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关节炎,以及感染的易感性等有相似的影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不过,任何体力活动的增加,尤其是渗透到每天或每周的行为习惯中的那种,比如园艺等,均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
来源:Silvin P. Knight, et al.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cerebral blood flow – modified by physical activity, Neurobiology of Aging (2021). DOI: 10.1016/j.neurobiolaging.2021.04.008
此外,研究也发现,较高水平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消除肥胖对脑供血的不良影响。
近日,爱尔兰学者发表的研究发现,人一胖,脑血流明显减少,而多运动可解危。
研究者建议,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活动至少1.5~2个小时,包括进行一些让自己比平常呼吸急促些的运动,比如快走或骑自行车。
研究显示,不论是体重指数、还是腰臀比和腰围,这些指标的增加,均与脑血流量减少有关。腰围每增1 cm,脑血流的减少相当于人老1岁水平。
不论如何,肥胖和痴呆以及全民缺乏体力活动,都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迈开腿、动起来已经非常必要。
这项名为“衰老纵向研究(TILDA)”的研究中,研究者用体重指数(体重与身高平方之比)、腰臀比和腰围衡量了8507位50岁以上参与者的超重和肥胖情况,同时记录了体力活动情况,并应用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了参与者的脑血流量。
0000
相关推荐
武阳丰CPACS-3 研究最新数据:我国二级医院女性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是男性的2.4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阳丰、马宁波等发表的CPACS-3研究最新数据显示,二级医院中女性患者住院死亡率是男性的2.4倍。研究纳入的5525例STEMI住院患者中,女性患者不足三成,但女性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13.2%vs5.9%)。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年龄高低、是否既往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均显著存在,在不具备任何疾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女性死亡率仍大于男性。哈医大二院于波等JACC文章称,三分之一介入患者非罪犯病变有脂质斑块,心血管事件风险翻倍
富含脂质的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脏事件的罪魁祸首,存在于非罪犯病变处的易损斑块容易被忽略。近日,哈医大二院于波等在JACC上发表研究称,运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影像技术发现三成PCI患者的非罪犯病变处有脂质斑块,这类患者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翻倍。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5:11:00
0000女性夜间猝死风险高于男性,吃镇静药要谨慎!美研究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在夜间因心脏骤停而猝死。据悉,在美国,每年有3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约17%~41%发生在夜间10点到凌晨6点。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4126例患者的记录,其中3208例在白天发生心脏骤停,而夜间有918例。女性夜间发生者为25.4%,男性20.6%。夜间发生心脏骤停者肺部疾病的患病率明显更高,既往及现在吸烟的比例也较高。多位点起搏CRT,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阜外医院华伟等多中心研究随访1年数据
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可能出现CRT反应不佳,心衰症状改善并不明显。而多位点起搏功能可实现左心室多位点起搏,并通过程控优化,使心脏收缩同步性大大提高。阜外医院华伟等牵头的一项国内多中心研究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多位点起搏CRT能安全且有效地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反应指标。顾东风院士等推出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建议采用China-PAR 模型,评估软件免费使用
2016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434.4万人,其中脑卒中死亡209.8万人,冠心病死亡173.6万人。2015年我国重大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高达1887.72万,急性心梗直接住院总费用为153.40亿元,脑梗死的直接住院总费用高达524.26亿元。心血管病该怎么预防?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联合我国多学科专家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点击下载原文】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03:21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