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汉堡,披萨和可乐等超加工食品,会引发心脏病,JACC弗明汉研究新分析)
研究人员分析了弗明汉子代研究中3003名无心血管疾病的中年人(平均53.5岁)。平均随访18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48例。
之前有研究发现,吃超加工食品与超重/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有关。但是,之前的营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心血管病相关的特定食物,如含糖饮料或加工肉类,并不关注食物加工程度。
来源:Filippa Juul,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 JACC, 2021, 77(12): 1520-1531.
总的来说,5.8%的人患有糖尿病,19%的人患有高血压。吃较多超加工食品者这些疾病的患病率更高。
超加工食品是工业配方食品,常含工业制剂,并且高糖、高脂、高热量,还添加了多种调味品或防腐剂等添加剂。
加工产品是指消费者至少可以看到加工食品的核心,例如蔬菜,超加工产品通常看不到。许多被认为是健康的食品,例如带有人造香料的甜酸奶、早餐麦片和蛋白质棒,也属于超加工食品。
不健康饮食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近日,发表在JACC上的弗明汉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吃超加工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每天吃的越多越危险。
研究中,吃最少超加工食品的人是每天吃4份,最多吃将近12份。吃最少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是每1000人年3.36次,吃最多者是6.64次事件。冠心病事件分别是2次和4.36次。
超加工食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量越来越大。超加工食品的典型代表有可乐等甜饮料、面包、蛋糕、薯片、糖果、能量棒、风味酸奶、汉堡、方便面等。
多因素调整后,吃较多超加工食品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依旧更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作者表示,超加工食品基本不含天然食品,主要成分是淀粉、脂肪、油、糖、甜味剂和添加剂等。经过多种物理和化学加工以及其他多种处理。

研究发现,每天增加一份超加工食品,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7%。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冠心病死亡、心梗和脑中风。还增加了9%的心血管病死亡。
健康饮食七个新概念:病从口入!早餐和晚餐、吃饭顺序有讲究
俗话说,病从口入。中国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点击下载全文】:包括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不讲究食物质量,固然有害健康,但即使是一样的食物,不注意“吃”的细节问题,也会吃出不一样的健康。1健康饮食可养生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4:22:04
0000让不开刀、不用射线治先心病更容易!阜外医院潘湘斌等研发出新型超声导丝
不用射线,也就是在心脏超声的引导下做先心病封堵,可让患者减少了射线照射损害,这是阜外医院潘湘斌团队研发并致力推广的技术。该技术目前已被推广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做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为了降低手术难度,阜外医院潘湘斌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超声引导导丝。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7:22
0000刘文玲等近2万北京地区青少年调查研究显示,心室预激和预激综合征患病率为0.15%
预激综合征是种常见疾病,而且约40%~80%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甚至会引起猝死。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刘欣等对北京地区近2万名青少年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些15~20岁的年轻人有0.15%罹患心室预激和预激综合征,而且患病率和患病类型在男女无差异。研究者在对这些患者随访1.5~3年期间发现,有5人为间歇性心室预激,6人出现阵发性心悸,2人记录到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余无临床症状。杨进刚阜外2023-08-05 14:35:44
0000不到35岁就有高血压,中年认知功能会下降!Hypertension杂志研究
既往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而且与年龄高度相关。1月19日,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项针对CARDIA(年轻成年人冠状动脉风险形成)研究的新分析显示,高血压发病年龄与认知功能受损密切相关,35岁以前确诊高血压是中年认知功能受损的强风险因素。因此,研究者认为,临床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可改善对其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