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多汗是雌激素降低表现(中国更年期共识)
2019年,我国50岁以上女性约占全部女性的1/3,而且还会逐年上升。
在避孕方面,建议首选屏障避孕方法和孕激素宫内缓释系统避孕,如选择复方口服避孕药,应在妇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临床明确诊断绝经者,可以停止避孕。
吃的东西要花样多,粗细搭配,增加多种水果、蔬菜摄入,选择全谷物或高纤维食物等碳水化合物;每周至少吃两次鱼。
根据2013 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推荐更年期女性摄入维生素D 量400 U(10 μg)/d。也可通过测定血清25(OH)D 评估体内维生素D 水平决定维生素D 补充量。
女性从围绝经期开始至绝经后 10年内,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促使骨质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更年期保养
生活方面,要注意有规律,按时休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充实生活内容;管理情绪,保持开朗、乐观、积极态度,保持心情舒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憋尿、久坐等;避免外界伤害,避免摄入有害物质,不吸烟、避免二手烟等。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317-1324.
更年期,就是指女性绝经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是从生殖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的一段时期。
未发现异常者:主观资料和客观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的人群,给予一般保健指导,包括心理保健、饮食、钙和维生素D 补充、运动、乳房自检、疾病 筛查等指导,每年随诊。
患有其他妇科问题者,如宫颈疾病、异常子宫出血、盆底功能障碍等,除一般保健指导外,按照相关疾病规范诊疗,必要时转上级妇科专科医生处理。
钙剂建议首先通过膳食补充,如果不能从膳食中获得足够的钙,如乳糖不耐受或缺乏高钙食物,建议通过钙补充剂达到推荐的每日摄入量。等量的钙,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摄入则可增加钙吸收率和吸收总量。
体重要管好,体重指数,即体重与身高的平方比,保持在18.5~23.9 kg/m2 为正常,腰围应<80 cm。体质量过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低体质量可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
患有其他慢性病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除一般保健指导外,采取慢性病规范管理,必要时转全科医生处理。
更年期可出现心悸、头痛、头晕、易疲劳等,也有人出现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提醒一句减肥差不多就行了,过于瘦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
为此,近日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发布了《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基层版)》。
有焦虑、抑郁症状明显,一般治疗效果欠佳者,转精神心理科医生处理。
此外还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人体维生素D 的来源主要包括通过晒太阳或从膳食中获得。必要时可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
有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除一般保健指导外,根据患者情况与患者充分沟通,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
和谐的性生活有利于更年期女性身心健康,增进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谐。对于绝经后阴道干涩及性欲减退的女性可转专科医生,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性激素治疗、非激素治疗和性心理治疗等。
还可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失眠、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等症状。51~60岁女性失眠发生率约为67%、易怒发生率约为56%。
更年期做好保护,老年期的健康就打下了基础。
绝经激素治疗启动最佳时机为患者 50~60 岁或者绝经 <10 年。更年期女性常会出现心理变化,要学会倾诉,保持平和心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运动永远是必须的。适当进行锻炼调节神经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应每周至少坚持150 min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每周至少进行2~3 次肌肉张力锻炼,以增加肌肉量和肌力。
共识建议,对于出现大量阴道流血、剧烈下腹痛、内外科相关急诊等紧急情况者,紧急处理后立即转诊上级医院。
绝经后早期,前臂远端每年平均减少骨密度约3%,脊椎和股骨颈绝经后 3 年内平均每年减少骨密度 2%~3%,绝经早的女性(45 岁前)骨密度下降更快,平均每年骨密度减少3%~4%。
此外还要注意钙的摄入,50 岁以上和绝经后女性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 000 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 000mg/d。
国际绝经学会(IMS)推荐,采用绝经激素治疗可改善绝经症状或预防骨质疏松,作为围绝经期和绝经妇女健康总体策略的一部分,如同推荐包括饮食、锻炼、戒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样。
共识指出,如果有潮热、多汗,这是血管舒缩症状,是雌激素降低或波动的特征性症状。
共识温馨提醒,要注意定期健康检查:每年要接受 1 次健康体检;每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查;要注意更年期妇科常见问题,包括阴道出血、白带异常、下腹痛、外阴瘙痒、下腹肿块、更年期相关症状、乳腺胀痛或肿物等。出现如上问题要及时就诊。
饮食要定时定量、均衡,避免无节制,注意量,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避免摄入油炸、油煎食物,少食动物脂肪、胆固醇;限盐,控糖,少油,限酒,足量饮水(1 500~1 700 ml/d)。
保养好自己,更年期也是美好的。
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ICU患者75%~100%有胃黏膜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发病后1~3天内75%~100%出现胃粘膜损伤,应激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生率平均为8%,并发穿孔的发生率约为1%,而且一旦发生出血、穿孔,病死率将明显升高。2015年发布的《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相关要点如下: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多集中在原发疾病发生的3~5天内,少数可发生在2周左右。而且原发病越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越高,病情也越加凶险。武阳丰CPACS-3 研究最新数据:我国二级医院女性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是男性的2.4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阳丰、马宁波等发表的CPACS-3研究最新数据显示,二级医院中女性患者住院死亡率是男性的2.4倍。研究纳入的5525例STEMI住院患者中,女性患者不足三成,但女性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13.2%vs5.9%)。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年龄高低、是否既往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均显著存在,在不具备任何疾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女性死亡率仍大于男性。糖尿病患者体重波动大,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高
我们知道,一些生理指标的波动意味着危险,比如高血压变异性高则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危险高,心率变异性高也不好,还有血脂的高变异性也是一个危险因素。近期,在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AS)2018会议上发布的研究分析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体重波动大与较高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且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关。Circulation杂志文章观点:不考虑年龄诊治高血压“荒谬”,最佳成人血压水平应该这么算
随年龄升高,血压升高。过去的教科书认为,血压升高是代偿机制。这一观点已经被摒弃,但对于老年人而言,如果把血压像年轻人一样来处理,风险无疑也会增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最近一期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FranzH.Messerli等关于年龄、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观点。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7:36:4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