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双心医学,科学声明,要像评估高血压一样,评估精神心理问题)
在问诊时,可注意四要素:(1)是否存在有躯体症状反复就诊,但没确诊。
[2]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764-771
(4)了解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包括出冷汗、四肢乏力、面色苍白、肢体颤抖、恶心、便意或尿急等。

前不久,针对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胡大一等发表了心血管科心理处方的专家共识。
[1]Psychological Health, Well-Being, and the Mind-Heart-Body Connec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5 Jan 2021
共识指出,心血管科医生可采用“三问法”或“二问法”初步筛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患者。
1月2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精神健康、身心健康及大脑-心脏-身体关联”科学声明,可称得上是美国版的“双心医学”声明。
2018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声明指出,大量证据证实,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促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3)适当问及情绪困扰,如遇事紧张或难以平复、兴趣活动缩窄等。
(1)是否睡眠不好;(2)是否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3)是否多次检查,都未能确定器质性心血管病。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再获殊荣!中国循环杂志主办“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0年度入选项目,此次共有46个项目入选,“阜外说心脏”位列其中!
可改善精神健康的项目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整合治疗、减压治疗、冥想。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抑郁、长期压力过大、焦虑、生气、悲观、对生活不满、充满敌意等心理状况,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心律不齐、心率波动、消化道症状、血压升高、炎症加剧、心肌缺血等。
撰写组专家表示,临床医生必须意识到,不仅要尽力治病,还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健康。
“阜外说心脏”系列患者教育节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指导,《中国循环杂志》主办。
日常压力累积和遭受创伤事件,也可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患者自我报告的总压力和工作相关压力,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最高增加40%有关。
该声明推荐,临床医生应采用简单的筛查工具,来常规评估患者是否有抑郁或焦虑,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来源:
精神状态良好的人,往往也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支持和关联,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健康地适应生活中的挑战。
声明建议,对于有心血管病的人和心血管高风险者,临床医生应常规评估心理和精神健康,就像评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一样。
精神心理问题会影响健康行为,如吸烟、不运动、饮食不健康、超重、不按时吃药等,这些都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专家指出,尽管大多数研究是观察性的,心理问题多是自我报告,虽不能明确具体的因果关系,但精神健康不佳与心血管风险有关毋庸置疑。
(2)询问一般生活中的普通症状,如食欲、进食、二便、睡眠问题,找到是否有情绪问题。
因此,对心血管病患者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专家组建议定期评估精神健康状况,心理治疗和心身项目可改善心脏健康。
研究发现,积极的心理,包括高兴、乐观、感恩、有使命感、对生活满意、正念、可良好控制情绪,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例如戒烟、加强运动、饮食有益于心脏健康、药物依从性提高、规律复查和体检。
Circulation文章称微血管病变在心肌缺血起关键作用:分为4型,用4条标准可诊断
近期,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了“缺血性心脏病再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绞痛病因中的基础作用”一文。文章指出,缺血性心脏病可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作者说,“显而易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肌缺血中起着关键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8-23 12:44:41
0000中年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会让人“变傻”!
神经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中年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或可能加快中年认知功能下降。研究发现,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加快的风险增加了65%。吸烟者比不吸烟的人,认知功能下降加快的风险增加了87%。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加快风险增加1.5倍。而且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知功能下降加快风险也越高。蝉联心血管期刊榜首!中国循环杂志最新核心影响因子2.758
梅花报新春,牛年喜来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发布的结果显示,《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再创新高,达到2.758,在21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再次排名第一。表12019年心血管病学类期刊核心影响因子前十名期刊名称核心影响因子数值核心影响因子排名中国循环杂志2.758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502中国心血管杂志杨进刚阜外2023-09-13 16:57:23
0000赵水平解读ADA糖尿病指南: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需加用他汀
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血脂紊乱,如何更好管理糖尿病患者血脂?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赵水平、赵旺等就此对近年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对糖尿病患者降脂的态度和推荐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应加用他汀杨进刚阜外2023-08-02 11:50:30
0000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十大事件
匆匆又是一年,《中国循环杂志》的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小有成绩。编辑部也评出了杂志社一年的十大工作成绩,也算是工作汇报吧。1、心血管中文期刊排名出炉,《中国循环杂志》位居第二;2、高润霖院士担任《中国循环杂志》总编辑;3、《中国循环杂志》刊载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4、《中国循环杂志》社出版2015年指南增刊;5、《中国循环杂志》社社举办临床戒烟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