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主动脉换瓣(无需停抗凝药,JACC子刊欧洲研究)
12月23日,JACC心血管介入子刊发表的一项欧洲研究表明,与术前常规暂停口服抗凝药的策略相比,TAVR围术期继续应用口服抗凝药并不会增加大出血或危及生命的出血以及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围术期中风风险有降低趋势,浓缩红细胞输注需求更少。
研究者认为,这说明,TAVR围术期继续口服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简化术前管理。
围术期持续用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中压缩红细胞输注率明显低于暂停口服抗凝的患者(13.7% vs. 17.7%,OR=0.59,P=0.001)。
据报道,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不开胸换瓣)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大约1/3需要长期口服抗凝治疗。TAVR术前临床通常停用口服抗凝药2~4天。
两类患者30天时大出血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和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类患者的12个月生存率相似(85.3% vs 84.0%,HR=0.90,P=0.36)。
来源: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With Continuation of Vitamin K Antagonists or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20 Dec 23
该研究从欧洲5个手术量大的中心纳入4459例接受TAVR治疗、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其中584例围术期持续用口服抗凝药,733例于术前停用口服抗凝药2~4天。

两类患者TAVR术后中位住院时间相似。围术期持续用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中中风风险呈下降趋势(1.7% vs 3.0%,OR=0.54,P=0.1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随访30天时结果显示,上述两类患者中,大出血或危及生命的出血(11.3% vs 14.3%,OR=0.86,P=0.39)和主要血管并发症(11.0% vs 12.3%,OR=0.89,P=0.52)发生风险均无明显差异。
年轻冠心病,病变进展更快!阜外医院乔树宾团队研究
阜外医院乔树宾研究团队发表研究分析表明,不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病变进展存在差异。年轻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更高。该研究显示,不论在病变水平还是患者水平,青年患者(<45岁)病变快速进展的比例均显著高于中年患者(45~<65岁)和老年患者(>65岁)。在病变水平,青年、中年、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病变快速进展的比例分别为20.7%、15.6%、12.1%。上海东方医院学者:≥65岁人群近半LDL-C异常,但服用他汀者仅5.31%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KuangY等在社区≥65岁人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近半人群LDL-C异常升高,但服用他汀者仅5.31%。在这项近4000老年人中,有3.16%属于心血管极高危人群,28.63%属于心血管高危人群,21.92%属于心血管中危人群。有7.77%的人已罹患心血管病。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7:01:35
0001老人“碎片化”睡眠有危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问题也悄然而至,老年人多多少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睡眠障碍,比如很难入睡,睡着了又很易醒,睡眠过程中会醒来多次。近期,《卒中》杂志发表研究称,老年人这种”碎片化“睡眠提示存在严重的脑动脉硬化和脑组织缺氧,甚至脑梗死。而这些因素会增加中风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郑哲解读AHA搭桥二级预防指南:不停跳搭桥应接受1年双抗治疗
近期,阜外医院郑哲和饶辰飞结合国情,在本刊对美国心脏协会2015年颁布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级预防共识》进行了解读。“我国医生对搭桥术后二级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总体处方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这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远期预后。”作者指出。另外,作者也透露,今年5月,阜外医院已牵头启动了CABG质量改善系列研究(MISSION),旨在推动我国CABG患者术后二级预防状况。抗血小板和抗栓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7:21:28
0000年轻女性心梗,与糖尿病、吸烟和抑郁关系最密切!耶鲁大学研究
心脏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安贞医院一项研究显示,青年初发心梗以男性多见。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年轻心梗患者的吸烟比例高达72.7%,高居第一,其次为高血压和肥胖。而近日,耶鲁大学一项新研究提出,≤55岁年轻人群发生急性心梗,85%源自7个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抑郁症、高血压、当前吸烟、早发心梗家族史、家庭收入低、高胆固醇血症。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