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风和慢阻肺是全球居民死亡前三杀手,痴呆症进入死因前十,世卫组织发布全球卫生报告)
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过去 11 年间,从死亡数变化来看,阿尔茨海默病增长了57.8%,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五。中国的形势更为严峻。
我国2016年冠心病死亡人数为172.3万。2016年较1990 年增加了111.7万,增幅达184%。
[3]李镒冲,刘世炜,曾新颖,等. 1990~2016 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心血管病疾病负担报告. 中国循环杂志,2018,34:729-740.
中风和慢阻肺分别位列全球死因第二和第三位,所致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1%和6%。
[2] 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1147-1158.
2019年,人类寿命比2000年延长了6岁多。但在增寿的6年,平均只有5年为健康寿命。事实上,残疾率呈上升趋势。
来源:
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头号杀手,所致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6%。
2000年至2019年,全球糖尿病死亡人数增加了70%,男性糖尿病死亡人数增加了80%。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自2000年以来,死亡人数增加最多的也是冠心病,2000年以来死亡人数增加了200多万人,2019年达到890万人。
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的死亡人数已从120万上升到180万,目前在主要死因中排名第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
报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5540万人死亡,74%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
肾脏疾病已从全球第13位死因上升到第10位。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81.3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130万人。
2019年,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形式的痴呆列为第7大死因。女性受影响最大,死于老年痴呆症和其他形式痴呆症者中,65%是女性。
0000
相关推荐
浙大一附院学者研究称,近半数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基础心脏病,主要累及左心系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学者发现,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不少见,占45.5%,其中有易感因素的患者较多,出现心脏并发症相对较少,病变以左心系统受累为主。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见于存在易感因素的患者,在本研究中,有明确易感因素的患者有68例,比例达37.1%。研究还发现,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累及左心系统,右心受累仅6.6%压力大,易损斑块风险高!哈医大二院于波等研究
压力无处不在,比如近期发布的2022年中国睡眠白皮书中指出,每两名睡不好的青壮年,就有1人压力大。这不是啥好事。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压力性生活事件会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风险。这项研究共对31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生活事件量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评估,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斑块易损性。CSPPT亚组研究称,国人甘油三酯≥1.7 mmol/L,增加糖尿病风险35%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晓署教授等发表的CSPPT研究最新结果显示,对于我国高血压患者,甘油三酯≥1.70mmol/L者较正常者的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35%。研究者表示,对于我国高血压患者,控制甘油三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甘油三酯水平可通过饮食降低,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改善饮食并多运动,这可能有助于降低其新发糖尿病风险。不吃早餐会变胖!中国学者研究称,变胖风险增48%
中国学者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不吃早餐,变胖的风险更高。而且,不吃早餐和变胖是个全球问题,无论是富有贫穷,还是文化不同。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也已成为胖子大国。2012年≥18岁居民中,每十人就有3人超重,1人肥胖。作者建议,为预防肥胖和超重,应按时吃早餐。这项汇总分析共纳入了36项横断面研究和9项队列研究。其中18项研究来自亚洲。肥胖但代谢健康,也不正常!开滦研究新分析
近年来,有研究提出了“代谢健康型肥胖”这个概念。关于代谢健康型肥胖是否增加心血管风险,目前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研究显示,代谢健康型肥胖人群的心血管风险与代谢健康的正常人群类似;但也有研究发现,这类人群的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一项基于开滦研究5.4万余人的新分析表明,代谢健康型肥胖人群即便长期保持“代谢健康”状态,其发生早发心血管病的风险仍然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杨进刚阜外2023-07-26 17:58:46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