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功能学CT成像技术前景广阔(阜外医院吕滨等文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动态心肌灌注的定量分析使结果更加精确、可靠,优于静态CTP成像技术,对于高度钙化、心肌弥漫性缺血 或血管重建后的患者应用价值较大。
不仅如此,由于具有对心肌血流量、血容量等参数的定量评估能力,CTP 在心肌微循环病变的检测、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FFR-CT 的受众范围较广,其应用推广能够使更多患者受益。不仅如此,FFR -CT 的使用还可能会对患者危险分层、临床决策、预后评估等产生影响。
阜外医院吕滨等就两种功能学CT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心脏功能学评估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决策、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基于 CT 成像的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CT)测量和CT心肌灌注成像(CTP)技术,是目前心脏功能学 CT 成像技术中最为关注且发展较为迅速的两大技术。
此外,还有研究比较CTP与MRI心肌灌注显像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亦得出 CTP 与之相媲美的结论。
CTP 具有良好的心脏功能学评估价值,对于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就方法学而言,CTP、FFR-CT 各具优势:CTP 成像着眼于心肌血供情况,对心肌灌注相关参数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反映心脏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而不受血管钙化斑块或移动伪影的影响;FFR-CT 则无需进行负荷检查,仅静息状态下单期扫描即能获得相关信息、反映特定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大量研究表明,CTP 对于检测因血管狭窄、血流受限引起的心肌灌注缺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因此,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部分学者认为,临床应用中对于冠状动脉 CTA 不能满足诊断要求(钙化或伪影重)、狭窄程度不够明确以及怀疑微循 环病变的患者可首选 CTP 检查;反之,对于冠状动脉CTA图像良好、狭窄程度在 30%~90% 之间的患者则可首选 FFR CT 检查。
来源:赵娜、高扬、吕滨. 心脏功能学CT成像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1139-1143.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10.000
FFR-CT即基于CT 成像的无创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其对于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良好的诊断效能逐渐被广泛认可。
尽管在研究中 CTP 及 FFR-CT 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以及对于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未得到解决。
不仅如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FFR-CT 与其他计算机技术的碰撞产生了许多更加新颖的 “火花 ”。
比如基于计算机冠状动脉“虚拟支架”技术及 FFR-CT,临床医生能够在术前针对患者靶病变制定详细而精准的支架治疗方案,同时又可以良好地预测支架 置入术后靶血管的血流改善情况。
防同型半胱氨酸致心肌损伤有新靶点!宁夏医大总院研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痴呆、2型糖尿病、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肌又有何影响?近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贾绍斌、杜海林等进行的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也是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心肌细胞损伤。研究也发现,4-苯基丁酸抑制内质网应激,可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的心肌损伤。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多次怀孕及流产者易患心脏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等报告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最新结果显示,多次怀孕及流产的女士心血管风险较高。研究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与仅怀孕过1次的女性相比,怀孕次数每增加1次,心血管病风险就升高3%,尤其是在吸烟和有高血压史的女性中更加明显。此外,有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和死产史的女性,心血管病风险分别升高4%、4%和7%。如果反复流产,则风险更高。吃饭太快,血脂不正常!意大利研究
饮食与疾病息息相关,吃什么、什么时间吃、吃饭的速度,均会影响各种疾病的发生风险。一项来自意大利的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提示,对于肥胖的中年人来说,吃饭速度快,尤其午餐和晚餐吃得过快,会显著增加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房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有新法!JACC子刊发表阜外医院闫朝武等最新研究
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手术治疗又属于禁忌证。总之,这一疾病预后差、死亡率高,是先心病治疗中的难题。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针对这类患者,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闫朝武教授提出了联合应用带孔封堵器和靶向药物的方法,疗效良好,并就此制定出介入封堵标准。近期JACCCardiovascInterv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1-3]。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5:42:03
0000丧偶会增加中风危险!丹麦28万人研究
压力会触发心碎综合征,还可能会触发脑梗。一项丹麦学者近28万人的研究显示,丧偶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尤其是丧偶后30天内。研究显示,与未丧偶者相比,丧偶者5年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了11%,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了13%。其中,在丧偶后30天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最为显著,增加了66%;女性尤其风险高,增加99%的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11 11:01:5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