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又一个容易被过度诊断的风湿病
抗磷脂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 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神经精神症状等。由于aPL抗体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因而抗磷脂综合征分为继发和原发两类。
此外,aPL抗体阳性的患者,无其他原因在短期内出现进行性三个器官以上血栓形成,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肾、肺、心等多器 官的功能衰竭称为恶性APS。
抗磷脂综合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aPL抗体在狼疮样疾病甚至在风湿性疾病范畴以外的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如心、脑血管意外,血液病和肿瘤性疾病等。
因为抗磷脂抗体一旦形成,会随循环系统走遍全身,因此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最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表现:
(1)血栓
静脉——反复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视网膜静脉血栓)。
动脉——脑血管意外,肢体坏疽,冠状动脉血栓,视网膜动脉血栓。
其他——肺动脉高压,无菌性骨坏死。
(2)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胎盘血栓和梗死。
(3)血小板减少为周期性,常是急性发作。
(4)其他偶然出现的表现为Coomb试验阳性、网状青斑、偏头痛、舞蹈症、癫痫、 慢性腿部溃疡、心内膜疾病、反复脑血管血栓引起的进行性痴呆。
风湿免疫病在临床中永远都是边缘化的存在,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原因之后才会考虑是不是和免疫相关,然后发现了某个抗体阳性,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迅速的发一个风湿免疫科的会诊。
以妇产科为例,找不到愿意的反复流产现在都会往这个疾病上去考虑,而心脑血管科又不会首先考虑抗磷脂综合征,因此临床上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处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状态。
因为抗磷脂综合征可呈现周身的临床症状,因此一旦发现抗磷脂抗体或者β2糖蛋白抗体阳性,基本都会诊断抗磷脂综合征,然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抗凝等一系列治疗,这其中有不少是过度的诊断。

0002
相关推荐
王辰院士:重视群医学,医防要结合
在医学实践中,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由来已久,其根源性因素在于两类学科一直并行发展,弱化了对医学生大健康意识的培养,固化了医学生的思维。近些年,国际上提出群医学概念,为弥补这一裂痕提出了思路。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等发表述评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通过群医学学科建设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台湾研究称,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自杀风险高达200%
有时候,有些患者由于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或者过于担心疾病的危害,就会走向极端选择自杀。而近日来自台湾地区的一项研究就显示,罹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自杀风险会增加。研究发现,在校正糖尿病、卒中、慢性肾病和精神疾病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自杀风险高达200%。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如心理疾病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自杀风险也依旧增高15%。痴呆该从中年开始预防!欧洲心脏杂志研究提出预测图谱
全球有超过4000万人患有痴呆症,估计每年相关医疗费用1万亿美元。由于人口老龄化,痴呆症患者数量预计将每20年翻一番。近期,《欧洲心脏杂志》一项丹麦研究对超过6万人进行了25年追踪,发现痴呆的最强预测因素为老龄、教育程度低、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和遗传因素(载脂蛋白E基因型和GWAS风险等位基因)。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3:52:06
0000空气污染时,规律运动仍能预防高血压!Circulation中国台湾14万成年人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4:20:41
0000《中国循环杂志》2019增刊与您见面了:29个指南解读指引规范
每年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上,都会看见一本散发油墨书香的《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2019年增刊也是《中国循环杂志》自2012年以来连续出版的第七本指南专刊。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29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心脏康复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