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周边有(肉肠卷,阜外医院疑难病例)
IgG4相关性疾病的疾病谱广泛,但其致冠状动脉病变的报道却甚少见。
进一步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各期扫描密度与冠状动脉周围肿物密度相似,延期扫描呈显著均匀强化。
当血清 IgG4水平显著增高,可引起促 IgG4阳性浆细胞组织浸润的炎性细胞因子大量产生,IgG4 可能与冠状动脉细胞结合并增加其促炎作用,产生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冠状动脉损伤。
CCTA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受累,血管周围呈节段性增厚,形成软组织密度肿块,形态类似槲寄生样改变,称“槲寄生征(Mistletoe sign)”,认为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器官特异性诊断标准常用国际共识诊断标准、美国 Mayo诊所标准。Mayo标准其中一项是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伴有血清IgG4>1.4 g/L即可诊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本例患者冠状动脉受累具有典型CT特征,纵隔淋巴结肿大,CT增强检查表现为延迟均匀强化是淋巴结受累的特点,血清IgG4显著增高,均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综合诊断标准是基于组织学特征:
(3)组织病理学IgG4 浆 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且IgG4 /IgG 比率>40%。
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
(2)血清IgG4>1.35 g/L;
阜外医院戴汝平、大同大学医学院苗来生等报告了这样一则少见病例。
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较难,CCTA 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最终诊断为: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同时累及纵隔淋巴结;冠心病,左前降支中~重度狭窄。
(1)单一或多脏器的弥漫性或局部肿大、肿块形成;
CCTA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钙化及非钙化斑块,管腔中~重度狭窄,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节段性管壁增厚,管腔周围软组织密度影环绕,冠状动脉血管束上周围肿物生成,呈多发“肉肠卷 ”或“槲寄生 ”样改变。
此外IgG4相关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也可只累及某一器官,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的通用标准尚未建立。
目前诊断方法是综合诊断标准与器官特异性标准相结合。
CT 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可观察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激素治疗后应作 CCTA 检查,观察冠状动脉管径的变化。
患者老年男性,主因“心慌、胸闷 10 余天” 就诊。
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未见异常,腹部脏器及腹膜后未见异常。
来源:苗来生,戴汝平. 免疫球蛋白 G4 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936-938.
但IgG4相关性冠状动脉血管炎治疗,可使冠状动脉周围软组织肿块缩小,动脉壁变薄,有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是广泛认可的一线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IgG4,激素治疗有复发的风险。
IgG4 相关性疾病除器官受累外,多数患者合并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是较多受累的部位。
实验室检查:血清IgG4值9.54g/L(参考值0.08~1.40g/L),C反应蛋白 17.61(0~10μg/ml),血沉16 mm/h。
IgG4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炎管腔周围环形肿块明显强化, 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斑块一般不强化,而且很少形成血管周围软组织密度肿块,以此可与冠心病CT表现鉴别。
慢阻肺20年变迁:患病人数增加42.1%
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第3位死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世炜等研究发现,1990-2010年,20年来虽然COPD所致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患病人数显著增加,而且COPD所致疾病伤残负担也在上升。研究者认为,国人吸烟率居高不下,使得超过50%的人群暴露在二手烟以及三手烟中。而近年来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也进一步增加了COPD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国家元首对慢病防治负主要责任,而不是委托给卫生部长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呼吁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慢性病和精神健康障碍,并要求作出高级别政治承诺。该报告还同时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中发表,呼吁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对非传染性疾病承担主要责任,并认识到有必要确保卫生部具有必要的影响力,使该问题在政治意愿和资金方面得到应有的支持。杨进刚阜外2023-08-17 08:50:410000利用ChatGPT快速阅读文献和书籍的9个技巧
ChatGPT可以很快总结出一段文字的要点,可惜只适合小段文本。如果是大段的pdf格式论文和文献、书籍,该怎么办呢?AIGC部落2023-10-04 10:56:460000阜外医院熊辉:杂交手术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趋势
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两种主流的技术。近年来,结合外科和介入治疗高危患者血运重建的杂交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熊辉教授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在本刊撰文介绍了目前杂交技术的发展趋势。新疆学者研究称,冠脉“长相难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冠状动脉“长得不好”,粥样硬化风险如何?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文亚、刘晓蓓等研究发现,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间夹角,即左冠状动脉夹角“长得”≥80°,是夹角近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是在排除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家族史、腰围/身高>0.5、吸烟史的影响后的结果。研究显示,这种“长相”的冠脉在男性更为多见(64.09%vs43.27%)。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27: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