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事件无关(阜外医院研究)
考虑到我国南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膳食习惯存在着一定差异,本研究采用了分层分析的方法,并对研究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及城乡分布进行了调整。
研究发现南方地区主食摄入量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病风险间存在着近似U型的关系,以(≥ 250 ~<400)g/d 组为参照,南方地区<250 g/d 组、(≥ 400 ~ <500)g/d 组及≥ 500 g/d组全因死亡HR分别为1.30、1.08和1.37;心血管病事件HR分别为1.37、0.74和1.35。北方地区未见明显趋势。
另一方面,为避免某些重大慢性疾病患者因患病导致主食摄入量偏低而近期死亡风险增高造成的混杂,本研究在基线时对肿瘤及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了排除。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病防控的关键举措。作为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的碳水化合物,其理想摄入水平近年来备受关注。
以谷薯类为代表的主食作为我国传统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群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水平。
近期,顾东风院士团队发表了我国首个探讨主食摄入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的全国性队列研究,发现主食摄入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病事件间无显著关联。
同时,在仅纳入基线无糖尿病者及剔除随访前3年内发生结局事件者的敏感度分析中,研究结果均未发生明显改变,提示低主食摄入量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病风险间的关联并非基线健康状况所致。
本研究采用主食摄入量的绝对值进行分组,根据主食摄入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4 组:<250 g/d 组,(≥ 250 ~ <400)g/d 组,(≥ 400 ~ <500)g/d 组及≥ 500 g/d 组。
此外,研究还发现,南方人群中主食摄入量偏低(<250 g/d)及偏高(≥ 500 g/d)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病风险有所增加,呈U型关系。北方地区主食摄入量与结局事件发生风险间则未见类似趋势。
来源:夏雪,刘芳超,杨学礼.主食摄入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20,35: 873-879. DOI:10.3969 /j.issn. 1000-3614.2020.09.005
该研究基于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多中心协作研究(ChinaMUCA)队列人群,共纳入9 315 例基线无重大慢性疾病个体。研究对象主食摄入量主要集中在250~500g/d 之间。经过127 059 人年的随访,共发生全因死亡718 例,心血管病事件564 例。
研究结果显示,主食摄入对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病风险的影响在我国南北方地区间存在潜在差异。
小于1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怎么治?河北医大学者有新手段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目前针对动脉导管未闭常用的封堵器有蘑菇伞、弹簧圈、AmplatzerPlug等,但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动脉导管直径小,导丝或导管不易通过,封堵存在一定困难。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震等针对这种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提出了一种创伤小、无异物植入、费用低廉、安全有效的经导管诱导血栓形成闭合术,该方法适用于直径≤1mm的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7-31 08:45:30
0000烟台学者发现,预测急诊介入治疗后无复流,这个血细胞指标可能有用
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孙静等人研究发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或可用来预测心肌无复流。该研究纳入93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其中24例(25.8%)在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心肌无复流定义为:在没有解剖性狭窄及血管痉挛的情况下,冠状动脉TIM血流分级≤2级。阜外学者揭秘: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控糖戒烟
医生为了让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更强壮,更“省心”,常常千叮咛万嘱咐要控制好血糖,戒了烟。为什么?阜外医院吴永健、侯晓沛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合并了2型糖尿病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复杂、钙化、闭塞多见,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冠心病病程、目前吸烟等多项危险因素相关。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SYNTAX积分评估了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哪些情况应做冠脉CT?国际协会共识
近期,国际心血管CT协会(SCCT)发布2021冠脉CT专家共识,对多种不同情况下CT的应用进行了推荐。共识建议,对于年龄<40岁、胸壁疼痛、胸膜炎性胸痛等非心脏症状的患者,以及无症状的低危和中危患者,不适宜做冠脉CT。但以下患者可考虑行冠脉CT:1、既往不论有或无已知冠心病,只要有稳定性典型或不典型胸痛,或心绞痛等同症状(如劳力性呼吸困难、下颌疼痛)的患者,CT应作为一线检查。冬春季节出生者短寿?盛孙英贤等研究
胎儿期和婴儿早期的环境因素对成年时期的疾病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出生季节和月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孙英贤团队发表的一项覆盖2.1万余人、随访近1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在冬季或春季出生的人,成年后全因死亡和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研究者发现,冬季和春季出生的人全因死亡和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均高于夏季和秋季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