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环显像技术简化永久性希氏束起搏(Circulation子刊华伟团队研究)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指出:该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帮助定位希氏束的影像学方法。尤其对于心脏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该方法可帮助快速定位希氏束,减少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此外,该方法简便易行,易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来源:Permanent His Bundle Pacing Implantation Facilitated by Visualization of the Tricuspid Valve Annulus. 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 10 Sep 2020
9月10日,阜外医院华伟、顾敏等在Circulation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三尖瓣环显像技术可帮助快速定位希氏束,显著缩短永久性希氏束起搏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此外,三尖瓣环显像技术还可以帮助选择性起搏希氏束的不同节段(远段或者近段),从而将起搏导线放置在最佳位置。
在可视化组中,术者采用C315鞘管在三尖瓣隔叶下方推注造影,显示三尖瓣环位置。通过希氏束与三尖瓣环的解剖位置关系来定位希氏束,指导希氏束起搏。在希氏束起搏电极植入成功以后,再次造影确认希氏束电极头端与三尖瓣环的位置关系,并进行量化分析处理。
研究结果显示,可视化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2%和88%的患者成功完成永久希氏束起搏手术。
该研究纳入50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可视化组的25例患者在三尖瓣环显像技术指导下进行希氏束起搏;对照组的25例患者则用传统X线透视方法进行希氏束起搏。
永久性希氏束起搏是最符合生理的心室起搏方式。由于希氏束解剖位置局限,在X线透视下无明确影像学标志,造成永久性希氏束起搏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长,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可视化组希氏束起搏导线放置的透视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7.1 min vs. 10.1 min);可视化组总手术时间(91 min vs. 104.4 min)和总透视时间(9.6 min vs. 12.7 min)也短于对照组。
Lancet杂志文章强调他汀安全:1万人使用他汀5年,仅有5人发生肌病
近日,Lancet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称,一直以来,他汀类药物带来的获益有所被低估,而其可能的危害却被放大。“放大他汀不良反应的结果就是阻碍了人群从中获取的心血管受益,潜在增加公众健康的医疗成本,”作者指出。作者估算,如果1万人使用他汀5年,使胆固醇降低2mmol/L,对于已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可以减少1千人发生心血管事件;对于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可以减少500人发病。锦州医大一院学者巧用心电图指导中心静脉置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化疗药物以及全胃肠外静脉营养。其中,将PICC导管末端位置放置准确很重要,否则会增加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郝春艳、张瑜等应用自制连接器进行的研究显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线胸片,且此方法安全也无放射性污染。重新定义“长寿饮食”!Cell杂志点评素食、生酮饮食和间歇禁食等
近日,美国学者通过梳理大量研究,在Cell杂志上阐述了何为“长寿饮食”。文章认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改变饮食的量、食物的种类和进食时间(即禁食)可能是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的最有效、可行和最安全的措施。作者将短寿命物种的营养、禁食情况、基因与寿命之间的联系,与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临床研究联系起来,并在基于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系统、多支柱的方法,定义了“长寿饮食”。杨进刚阜外2023-09-25 16:52:03
0000每周吃1次奶制品可防左室肥厚!?山东大学席波团队研究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心血管病也是。成年期心血管病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埋下种子了。牛奶等乳制品是最常见的营养品。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席波、李紫琳等研究发现,经常吃不吃奶制品与儿童左心室肥厚有关,每周吃1次以上的儿童,出现左心室肥厚的可能性较小。研究显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随着吃乳制品频率的增加,其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任何喝酒,都伤大脑!牛津大学研究
近期,牛津大学发表在预印本medRxiv的一项约2.5万人的观察性研究表明,无论喝多少酒,也无论喝什么酒,都会减少大脑的灰质体积。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25378人的饮酒问卷和磁共振成像结果。结果发现,饮酒会减少大脑灰质。灰质是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研究还发现,任何饮酒量和任何酒的类型都有害。若同时高血压、肥胖等,风险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