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后为何还会发生中风(日本研究)
平均随访3年,共发生200例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事件,发病率0.57%,仍然明显高于普通人群(0.1%-0.2%)。
近日,Heart杂志发表的纳入11848例房颤患者的日本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即使抗凝治疗有效,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仍较高。
在多变量分析中,≥65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分别使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增加1倍、41%和46%。
该研究中,年龄<50岁者服用口服抗凝药的比例为39.1%,50~60岁为56.6%,60~65岁为61.0%,65~75岁为64.4%,抗凝药物的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这三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占30%。
研究发现,高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房颤患者抗凝后发生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危险因素。约三分之一的残余风险可归因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来源:Toshiki Maeda, et al. Residual risks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systemic embolism among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with anticoagulation: large-scale real-world data (F-CREATE project). Heart. online first, August 14, 2020
0000
相关推荐
美学者预言心衰未来十年治疗进展:器械治疗或使“心脏永生”不是梦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最后的战场,其5年病死率堪比癌症,未来10年心力衰竭的治疗将会如何?美国贝勒大学MiltonPacker教授预言将会有五方面的变化。1.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将被分为不同表型,最常见的一种与肥胖相关,并将被作为神经激素类疾病来治疗慢性晚期心衰,也可用正性肌力药物!欧洲共识
对于晚期心衰患者,目前指南建议,应在有器官灌注不良或休克证据的急性失代偿状态下,使用正性肌力药物。2月27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协会(ESC-HFA)发布临床专家共识指出,实际上,在一些没有急性严重失代偿的晚期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和左西孟旦等)可能也是合理的。尤其是经过使用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症状仍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射血分数往往严重下降的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2:47:19
0000心室不大、但心房大,应怀疑限制性心肌病!欧洲心脏杂志文章
10月21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对限制性心肌病的定义重新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新的诊断方法,并对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括。根据作者建议,限制性心肌病的定义应修改为:“持续性”限制性病理生理学表现,心室不扩大、通常心房扩大共存,而不论室壁厚度和收缩功能如何。当患者有限制性病理生理学表现且无心室扩张时,应怀疑为限制性心肌病。而且,限制性病理生理学表现应经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1:53:31
0000测双上臂血压,有了新证据!Hypertension研究
中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建议,在患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双臂血压,并在后续就诊时使用读数较高的手臂测量血压。但一直缺乏证据支持。实际上,很多人测血压,仅仅测量一侧上臂的血压。根据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测量血压时,首先测量双上臂的血压,之后采用血压较高的一侧来诊断高血压,比仅测量一侧上臂血压更准确,且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只要跑步,就能延年益寿!最新Meta分析:跑不远,或跑得慢都不要紧
近期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跑步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研究者表示,只要跑步,无论距离远或近,也不论速度快或慢,均会大幅改善健康,延长寿命。对于没有时间进行足够运动的人来说,跑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周跑50分钟就可以。杨进刚阜外2023-08-30 08:46:5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