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后为何还会发生中风(日本研究)
平均随访3年,共发生200例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事件,发病率0.57%,仍然明显高于普通人群(0.1%-0.2%)。
研究发现,高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房颤患者抗凝后发生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危险因素。约三分之一的残余风险可归因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该研究中,年龄<50岁者服用口服抗凝药的比例为39.1%,50~60岁为56.6%,60~65岁为61.0%,65~75岁为64.4%,抗凝药物的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在多变量分析中,≥65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分别使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增加1倍、41%和46%。
来源:Toshiki Maeda, et al. Residual risks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systemic embolism among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with anticoagulation: large-scale real-world data (F-CREATE project). Heart. online first, August 14, 2020
近日,Heart杂志发表的纳入11848例房颤患者的日本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即使抗凝治疗有效,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仍较高。
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这三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占30%。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戒烟超20年,仍有额外心衰风险!JACC美国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期,JACC发表的一项基于美国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的新分析进一步证实,吸烟是心衰的一个重要的可调节危险因素,既可导致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又可导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美研究称:高蛋白饮食促进动脉斑块形成和不稳定
春节也是美食荟萃的节日,其中高脂高蛋白质食物很少缺席,不过近日一项美国研究提示,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和不稳定,进而增加动脉阻塞风险。不过这项研究是在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者将两组小鼠,一组给予高蛋白、高脂食物,一组给予高脂、正常水平蛋白食物。结果显示,尽管高脂、高蛋白饮食的小鼠体重增加不明显,但比较高脂但蛋白水平正常的小鼠,其动脉粥样斑块增加了30%。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传导阻滞,预后不佳!阜外医院樊晓寒等研究
大动脉转位,是由于胚胎发育时动脉干圆锥反向旋转和吸收异常,导致主动脉和肺动脉空间位置关系及心室连接关系的异常。有研究表明,房室传导阻滞是独立于大动脉转位的固有畸形和房室瓣反流,是影响大动脉转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阜外医院樊晓寒、张硕等发现,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大动脉转位患者以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为主,少数为右位心,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吃糖,易致脂肪肝!瑞士研究
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一项研究再次证实吃糖有“毒”。研究显示,即使适量吃糖,也会让肝脏上长的脂肪翻倍。果糖增加肝脏脂肪比较明显,是葡萄糖的两倍,而蔗糖还还略多于果糖。“喝一瓶800ml的饮料,差不多就有80g糖,就能让肝脏长脂肪。”研究者介绍。研究还发现,即使不再吃糖,肝脏上长的“油”也得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肝脏脂肪的增加,会增加糖尿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