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中国心梗得到快速救治(Heart发表广东省医研究)
从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研究者面对面的采访了32名人员,包括心梗患者、医院的心脏病专家和护士、急诊科医生、社区医生、当地卫生主管以及急救系统人员。
[1]Yin X, He Y, Zhang J, et al. Patient-level and system-level barrier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delays for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Heart.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n 24.
患者为何来医院这么晚?
来源:
中国急性心梗(CAMI)注册登记研究最新分析数据显示,有32.6%的中国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在症状发作12小时后才来医院,失去了再灌注治疗的机会。
此外,患者可能有心梗,但由于心电图不典型,医生没及时作出诊断,这种情况也存在。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2]赵振燕,杨进刚,赵延延,等. 中国省、市和县级医院ST 段抬高型心梗住院患者就诊时间差异和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554-560.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6.006
(2)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务工作者水平。尤其是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提高县和乡级卫生服务中心的救治能力。
(3)提升救护车救治能力。包括加强协调员的能力,以便尽早发现可疑心梗,并优先派遣可行介入的医院派救护车,配备全球定位系统和实时交通系统,确保及时转移。
第三,没钱看病也是患者及时就诊的障碍。
(5)政府的支持和参与是成功的关键。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区域心梗救治网络。
在医疗救治系统层面,研究发现,基层医生能力有限,各级医院之间缺乏协调也影响了患者及时就诊。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发现在患者层面存在3个因素:第一,患者及家庭成员对心梗症状的认识不足,比如不了解心梗的症状及严重程度,不知道症状发作后该怎么做,不能及时作出决定。
第二,患者发病后不叫救护车,选择自行去医院,原因是离医院近、认为开车去医院更快、费用问题、不信任救护车、认为症状不严重甚至不知道如何叫救护车。
(4)建立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由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与整个医疗体系相结合的转诊路径。
研究者总结出五点建议:
近期,广东省人民医院学者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了来自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管理部门的意见,发现中国心梗患者的认识误区和医疗系统存在不足,导致了急性心梗患者延迟就诊。
(1)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心梗症状的认识、及时呼叫救护车和早期管理。包括面对面培训、学校健康教育和使用移动技术。
美研究称,中年时体重仅增加5%就会导致左室重构
7月18日,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大众对中年发福话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次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又“趁热打铁”刊出了一项相关研究(Dallas心脏研究)称,中年人即便体重仅增加5%,其心脏就会受到损伤。具体来说,左心室会变厚增大,心脏泵血能力也会减弱。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学者称,三成腹主动脉瘤术后急性肾损伤,院内死亡率增加4倍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学者发现,1/3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在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术前肌酐清除率降低、心血管疾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在术后易发生急性肾损伤。本研究中,314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患者中,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29.9%,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是无肾损伤患者的4倍多(13.8%vs.3.2%)。四成先心病患儿合并气道狭窄!北京儿童医院研究
不幸有先心病的患儿,有多高比例合并气道异常,哪些气道异常最为常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柏松、童峰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先心病合并气道异常最常见的是气道狭窄,其次是气管支气管畸形等,胸部CT及气道重建可明确诊断。研究者强调,气道异常往往影响先心病围术期的治疗,加强术前筛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哈佛大学研究称,降压、减盐、禁止反式脂肪酸可防止近亿人死亡
6月10日,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降压、减盐、禁食反式脂肪酸这三项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可在25年内防止9400万人死亡。据估计,25年内,如将降压治疗的比例提高至全球70%的高血压人群,将可减少3940万例死亡;将食盐摄入量减少30%,可预防4000万例死亡,同时有助于降压;禁食反式脂肪酸则可防止1480万人早死。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41:55
0000如何识别冠脉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江苏学者称,新超声技术可助力!
目前,临床上超声心动图主要通过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判断有无心肌缺血,但未发生心肌梗死的缺血心肌静息状态下室壁运动异常往往并不显著,且肉眼观察室壁运动主观性较强,对医师经验依赖性较大,缺乏定量评价指标。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陈银花等报告,近年发展起来的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可比较敏感地发现静息状态下室壁运动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14: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