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肠道细菌还可降血脂(Cell子刊研究)
有些研究发现,食物中的胆固醇与心血管病没有明确关联证据,因此美国目前的饮食指南取消了“每日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 mg以内”的这个限制。 但是有专家指出,食物胆固醇的摄入量会对血胆固醇水平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可能有一部分人经常吃高胆固醇食物也不用担心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 近期,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有些人的肠道中存在一组可代谢掉足量胆固醇的细菌,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肠道中没有这些细菌的人。 这也意味着,通过饮食、益生菌或其他治疗手段,让人体肠道中这样的细菌增多,可能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一种潜在手段。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是一个路标,告诉我们怎样利用微生物基因和酶来控制代谢,从而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 细菌能代谢胆固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上个世纪初,科学家就报告,有细菌可将胆固醇转化为一种名为“粪固醇(coprostanol)”的化合物。 而且,有人在一些动物和人体内发现可产这种粪固醇的细菌,但并不清楚这些细菌有什么生物学作用。 由于在实验室分离可代谢胆固醇的细菌并培养它们很难,因此该研究团队利用大型的微生物组数据集,来探究可能涉及胆固醇代谢的基因。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美国各地的3097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样本,对其中的近600万个微生物基因进行了测序。在这些样本中,研究者发现了625个与粪便中粪固醇水平有关的微生物组。 该研究团队寻找仅在可分泌粪固醇者的细菌基因以及编码有胆固醇代谢作用的酶的基因,最终找到了4个可能涉及胆固醇代谢的基因。 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者在实验室通过遗传学手段造出了一些细菌,来产生感兴趣的四种酶。他们发现,有一种被他们命名为“肠道粪便代谢A(IsmA)”的基因可代谢胆固醇,在一小部分微生物组相关的细菌中可发现这个基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据悉,研究人员正努力尝试分离携带IsmA基因的相关细菌,进行下一步研究。另外,他们也在探索粪固醇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影响。 研究者指出,如果未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粪固醇途径可直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那么就有动力去开发一些基于微生物组的降胆固醇干预手段。 近期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欧洲研究提示,作为降胆固醇药物,他汀还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其背后的机制也值得进一步探索,也许也与IsmA基因有关。 来源:[1]Cholesterol Metabolism by Uncultured Human Gut Bacteria Influences Host Cholesterol Level. Cell Host& Microbe, online 15 June 2020[2]Statin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prevalence of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Nature, Published: 06 May 2020
然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携带IsmA基因者粪便中排出的胆固醇比不携带该基因者少55%~75%。 而且,携带IsmA基因者血液中的平均胆固醇水平比不携带该基因者低0.15 mmol/L。 与此前发现的HMGCR、PCSK9等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相比,IsmA基因对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更大。
JACC子刊:哮喘可能与心衰有关
既往研究已经发现,哮喘与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增加都有关。近期,一项发表在JACC心衰子刊上的研究发现,哮喘可能增加左心室肥厚风险,而后者是心衰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者指出,有哮喘病史的人需要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甚至应用药物治疗,合并高血压的人更应如此,因为高血压是左室肥厚的最常见的因素。这项研究纳入1118例受试者,大约随访10年。随访期间,受试者接受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质量评估。阜外医院手术治疗儿童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效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阜外医院张旌等报告,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是治疗儿童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有效治疗方案,术后患儿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远期效果满意,手术效果与国际先进水平相似。研究入选接受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的50例HOCM患儿,47例患儿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1例术后因停机困难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120h脱机后出院,2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3例发生三度房室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