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的房颤患者风险高(中国医疗质量改善项目分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治疗质量改善-房颤(CCC-AF)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我国房颤患者中,与体重偏轻或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或肥胖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比例更高,院内死亡风险较低。 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Ⅰ级肥胖、Ⅱ级肥胖房颤住院患者中,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08%、0.42%、0.35%、0.21%,心原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08%、0.50%、0.54%、0.23%,心衰发生率分别为23.97%、16.60%、15.10%、14.16%,但各组的中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多变量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是房颤患者院内死亡的强烈预测因素之一。 BMI低于正常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是超重和肥胖患者的2.08倍。 另外,有心衰、中风、风湿性心脏病病史以及年龄≥75岁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也分别增加1.68倍、1.32倍、1.98倍、2.78倍。 研究者指出,尽管体重不足可能与其他合并症和高龄等情况有关,但BMI仍然与房颤患者院内死亡呈负相关。 该研究结果说明,我国体重不足的房颤住院患者的医疗质量亟需改善,除了要加强循证药物和其他治疗措施的应用,还要注意体重管理,以降低院内死亡率。 CCC-AF项目覆盖全国150家医院,从2015年2月起,一共纳入15 867例房颤患者,其中5.23%体重不足(BMI<18.5 kg/m2),31.29%体重正常(18.5~22.9 kg/m2),23.42%超重(23.0~24.9 kg/m2),33.17%为Ⅰ级肥胖(25.0~29.9 kg/m2),6.89%为Ⅱ级肥胖(≥30.0 kg/m2)。 与体重正常的患者相比,体重不足、超重和肥胖患者的CHADS2评分3~6分和CHA2DS2-VASc评分5~9分的比例均增加。 住院期间,超重和肥胖患者接受节律控制药物、抗凝药物、介入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体重不足和体重正常的患者。 出院时,超重的房颤患者心率比体重不足和体重正常患者要慢。 研究者发现,随着BMI增加,房颤患者住院时间缩短。 来源:[1]BMI Differences Among In-Hospital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Findings From the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oject in China.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20, 20(1): 270. [2] 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心房颤动专家工作组. 2019 年中国心房颤动医疗质量控制报告.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427-437.
【美国发布急性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素指南】支气管炎、咽炎、鼻窦炎、感冒不需使用抗菌素
天气寒冷,感冒发烧的人骤增。近期,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则联合发布了最新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素指南,对抗菌素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指南指出,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抗菌素处方最常见原因。但抗菌素过度使用可造成抗菌素耐药,并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多药耐药菌相关的二重感染。该指南建议:1、普通感冒不应使用抗菌素治疗【知识改变命运】不知道限盐目标者,血压就控制不好
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g,此前的标准是不超过6g/d,2011年中国营养学会也推荐成年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d。然而,我国居民在这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的日均食盐摄入量高达12g/d。有高血压,心率65~79最好!孙宁玲等多中心研究
12月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等发表的一项纳入近万例高血压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随访研究提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心率或可用来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心率为72时,风险最低。该研究发现,当高血压患者心率<65以及≥80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男士以及≥65岁的老年人风险尤其高。杨进刚阜外2023-09-22 08:25:530000烧脑!中国学者Circulation子刊刊文称,手机拍照测血压也很准确
根据杭州师范大学在《循环:心血管成像》发表的最新研究,测血压可能有一天会变得和手机拍自拍一样方便。研究者研发的经皮光学成像模型可通过检测智能手机拍摄的面部视频中的血流变化来测量血压。环境光穿透皮肤的外层,使智能手机中的数字光学传感器能够可视化和提取血流模式,透皮光学成像模型可以用来预测血压。杨进刚阜外2023-08-27 16:47:510000【护士值夜班突发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表现?
类似“年轻护士值夜班时突发心肌炎,生命垂危”的新闻往往让人揪心。那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以哪些症状首次就诊?重庆市开县汉丰医院心内科张德光在总结23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现,首诊症状多为非心血管系统症状,且病程多在2个月以内。他指出,对乏力、面色差,应用过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而病况无改善者,以及对院外按诊断疾病或相关症状治疗无效者,临床医生应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