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每天至少应进行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2020中国青少年儿童运动专家共识)
据研究报道,我国仅22%的学生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运动,而且运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85.8%的学生每天久坐不动2小时以上,导致体能下降,根据国家体能标准,仅三成学生达到优秀或良好级别;运动量达标的学生仅有15%~34%。 我国青少年儿童在运动量和体能达标率低的同时,在校外普遍存在久坐不动的现象,再加上热量摄入超标,导致肥胖盛行。 2016~2017年数据显示,我国35%~37%的儿童青少年每天看电子屏幕的时间超过2小时。 1995~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大约两成青少年儿童超重或肥胖,估计至2030年将增至28%,即4950万名青少年儿童会超重或肥胖。 鉴于此,健康中国2030计划提出,至2022年和2030年,中国青少年体能优秀率要分别达到50%和60%。 六一儿童节前夕,上海体育学院陈佩杰等联合国内外多名专家又发表了2020中国青少年儿童运动和健康专家共识声明,围绕十个主题进行了阐述。 总体上,专家组建议,青少年儿童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每天娱乐和校外看屏幕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上学期间也要鼓励多运动。 1、总体健康 每天平均至少进行1小时中等强度运动可促进青少年儿童的总体健康,久坐不动或仅参与轻度运动会导致多方面的不良健康问题。 儿童期保持高水平的运动和较好的心肺适能可能在保护未来身体健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心肺适能和健康 青少年儿童参与中高强度运动可促进心脏代谢健康,心肺适能较好的青少年儿童心血管风险较低。 用中高强度运动替代久坐不动或轻度运动,出现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风险较低。 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儿童能从运动干预中获益,其心脏代谢和血管健康、心肺适能、运动技能均会获得改善。 3、肌肉骨骼适能和健康 每周至少3天参与跳越、负重、阻抗运动、球类运动等中高强度运动,对骨密度有中等改善作用。 肌肉适能较好的青少年儿童未来身体更健康。 4、大脑、认知功能和学习成绩 积极运动和保持身体健康可改善大脑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提高体能和学习成绩。周末和上学期间参与中高强度运动均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5、超重和肥胖 关于运动与超重或肥胖之间的相关性,目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基于学校或社区的运动干预可有效预防肥胖。 对于超重或肥胖青少年儿童,运动干预可降低体重、体重指数、脂肪质量,减轻腹型肥胖,同时提高心脏代谢和血管健康以及心肺适能。 规律参与足球等传统运动,可能也能改善肥胖儿童的身体组分,减少代谢并发症,也可能适合作为预防儿童肥胖的一种措施。 6、身心健康 运动可改善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健康。 7、个人感知和其他人的影响 感知能力、自我效能感更强以及参与运动、体育锻炼或娱乐活动的途径多的青少年儿童,参与运动的可能性就较高。 同龄人、朋友和父母鼓励和带头行动,可激励青少年儿童积极参与运动。 父母减少看屏幕等久坐不动行为,孩子可能也会减少看屏幕时间。 来自中国的证据显示,各种形式的父母支持,包括鼓励、陪伴、经济支持、一起参与、起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孩子保持高水平的运动。 8、环境因素影响 社会经济状态(收入和教育)、自然环境(空气和水)、人工环境(社区、公园和娱乐设施、绿地、安全性、运动设施可及性和介导连续性)可影响运动水平。 学校对运动的支持对于促进青少年儿童参与中高强度运动很重要。 9、促进运动的干预措施 基于学校、家庭或社区的干预措施可促进青少年儿童参与运动。 来自中国的初步证据表明,由政策导向的、多方面的学校运动干预策略可能有助于增强儿童运动和预防肥胖。 10、运动损伤风险 参与体育运动、非组织性运动和高风险运动(例如冰球)时,受伤风险较高。总体上,随着运动量增加,受伤的可能性增高。 专家组指出,该共识声明采用的证据主要来源于国际研究,且是基于专家的最佳判断,并非综合量化分析。 而且,该专家共识仅适用于健康中国学龄期青少年儿童。 专家组还表示,虽然这是一个关于运动的共识,但必须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平衡饮食行为和运动生活方式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终生健康和肥胖预防至关重要。 对于成人,目前的推荐是:每周进行至少150 min 中等强度或至少75 min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 来源:[1]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2020). Br J Sports Med, 2020 May29.[2]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5岁体重220斤,4天减重14斤,外科医生让她重回自信
极目新闻记者周萍英特约通讯员白菲斐通讯员程思寇丽15岁的小美,身高174cm,体重110公斤,爱美的她曾尝试多种减肥方法,饥饿、针灸、刮痧……甚至几入减肥训练营,但均以失败告终。小美很是沮丧,肥胖让她在同学中有些自卑。小美恢复自信(通讯员供图)健康号2023-04-24 15:11:150000房颤抗凝不坚持,后果很严重!欧洲心脏杂志研究
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是一般人的5倍,因此,目前指南推荐中高风险患者长期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7月16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荷兰的全国性队列研究提示,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对于房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4年期间,与坚持服药的患者相比,未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58%,缺血性中风及相关死亡的风险增加79%。阜外学者称,心室收缩不同步者早期可出现心肌代谢变化
阜外医院汪蕾、马兴鸿等研究证实,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患者,室间隔心肌代谢降低与左心室收缩不同密切相关,而且心室收缩不同步导致的心肌代谢变化要早于心室功能的变化。研究者强调,应用心肌代谢PET显像可同时评价心肌代谢及心室收缩同步性,对于预后评价和疗效监测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男士打呼噜,易不育!JAMA子刊中国台湾病例对照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尤其突出,与冠心病、房颤、中风、肥胖等一系列疾病密切相关。1月21日,JAMA网络开放子刊上发表的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病例对照研究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还增加男士不育的风险,40岁以下以及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男士风险尤其高。美国预防部门发文,无症状,不建议筛查甲状腺癌
近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文,不推荐对没有症状的成人筛查进行甲状腺癌。过去1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4.5%,远超其他肿瘤,但是死亡率并没有相应的变化。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良好,甲状腺癌整体5年生存率为98.1%。USPSTF认为,甲状腺癌相对比较少见,一些观察性研究发现,在大规模筛查计划后,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因此筛查和治疗的整体益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