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出炉!欧洲心脏杂志刊登顾东风、鲁向锋团队研究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和鲁向锋教授团队建立了我国首个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并系统评价了其在冠心病精准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该评分可提升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和临床风险分层能力,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测预警和指导精准防治。
研究成果于2月2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欧洲心脏杂志》。

冠心病是全球和我国居民的最主要死因之一,受个体遗传、代谢及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近十年来,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大量心血管疾病相关易感基因,然而这些遗传信息预测个体发病风险进而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尚未阐明。
该研究整合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6万东亚人群冠心病基因组数据,鉴定了影响中国和东亚人群冠心病及主要危险因素的540个遗传变异和作用强度,构建了适合我国和东亚人群的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并在我国前瞻性随访20年的4万多人群队列中评价和验证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研究发现,该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系统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描绘个体随年龄增长的发病轨迹(图1)。
高遗传风险者(评分最高的20%)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近3倍于低遗传风险者(评分最低的20%),两组人群冠心病终生发病风险(到80岁时)分别达15.9%和5.8%。如果高遗传风险者同时伴有冠心病家族史,那么冠心病终生发病风险将高达27.7%。

图1 不同多基因风险评分个体的冠心病发病风险轨迹
该研究进一步结合现行《中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评价了多基因风险评分的应用价值(图2)。发现多基因风险评分可以显著改善传统临床风险的再分层能力,尤其是对于传统中、高临床风险患者临床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2 多基因风险和临床风险联合评估指导心血管疾病防治决策
现行指南对中等传统临床风险患者缺乏明确的干预建议,但如果合并高遗传风险,则证据建议启动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而高临床风险个体同时伴有高遗传风险,则亟需强化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干预。
为了便于指导防治实践,本研究还制定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的可视化风险评估量表图(图3)。

注:左图:10年风险;右图:终生风险(到80岁)
图3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的可视化的风险评估量表图
相比于传统的临床危险因素,该评分系统的优势在于可在生命早期、传统危险因素尚未出现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并且终生不变。
该研究解码基因组遗传信息建立我国居民冠心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实用性评估工具,并提出不同遗传和临床风险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管理路径和方案,《欧洲心脏杂志》同期对该评分工具在预防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重点述评。
据悉基于该研究成果已经研发了心血管疾病遗传风险检测芯片,实现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正推广应用于冠心病早期发病风险预测、高危人群筛查和健康管理,预期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能力和提升精准防治水平,对于降低我国冠心病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来源:
[1] Lu X, Liu Z, Cui Q, et al. A polygenic risk score improves risk stratific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large-scale prospective Chinese cohort study. Eur Heart J. 2022 Feb 23.
[2] Maryam Kavousi, Heribert Schunkert. Polygenic risk score: a tool ready for clinical use? Eur Heart J. 25 February 2022.
健身房该如何防猝死?美国运动医学专家共识
近期,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发表共识声明指出,对于没有病史的成人,甚至对于已有心血管病的人,运动引发的心血管事件罕见。而剧烈运动引发的急性心血管发作,通常有警示症状或表现,此时要立即停止运动训练,立即就医。共识指出,对于健身俱乐部和健身房来说,运动前的筛查可提高安全性。但运动前的筛查并不复杂,不需要医疗专业人士在场,但需要有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并进行适当的监督。这种筛查策略在健身场所是可行的,呼吸道感染后一周内心梗风险增17倍
流感、肺炎、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了,而近期悉尼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后劲儿”大,1周内可增加17倍的心梗风险,尤其是感染后第7日风险最高,而且此后1个月虽然风险逐渐降低但风险仍高。该研究共纳入578例心梗患者,研究者发现,其中一周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有17%,一个月内有相关感染症状的有21%。美国糖尿病营养治疗共识:饮食治疗有效,减重最重要,饮酒后可能会低血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中国成人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7%,但仅约1/3的患者知晓自己患糖尿病和接受治疗。近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表了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营养治疗共识,强调临床医生要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定制个体化饮食计划,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人爱好、合并症和社会经济地位,一刀切的饮食方案不适合。脖子粗,增房颤风险! 弗明汉研究
颈围超标,意味着颈部皮下脂肪增多,会有很多疾病风险。弗明汉心脏研究最新分析提示,颈脖子粗,房颤风险高。研究中纳入了4093名≥55岁的老年人,均无房颤。平均年龄64岁。颈围增粗定义为≥36厘米(女性)或43厘米(男性)。在平均11.2年的随访期间,571人发生房颤。然后,研究分别对体重指数、腰围和临床危险因素调整后,颈围增粗者的房颤风险增加58%。2017年十大身心健康小诀窍:唱唱歌、挺起胸、晒太阳、养宠物、去旅游、交好友、要慢食、做善事、常性福、合家欢
新年到了,我们推荐以下2017年的十大健康小诀窍。10个简单的方法能让你一年366天都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做起来也不难,让我们行动起来吧。1、唱唱歌有研究称,常唱歌的人胸肌发达、心肺功能好。唱歌的好处不亚于跑步、游泳、划船等,许多职业歌手的寿命比普通人长10余年。还有研究称,经常唱歌比服用维生素对健康的促进功效更大。洗澡时时歌唱,能减轻压力,促进心脏健康,防止抑郁症。2、挺起胸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0:36:2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