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性社交隔离或要持续到2022年(Science发表哈佛大学研究)
此外,研究者认为,在病毒传播期控制一定的传播率,有助于加速群体免疫。也就是说,如果不间歇进行社交隔离,太久的社交隔离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有效的手段,这种间断性社交隔离有利于让医院“缓口气”增加重症监护能力,以应对放松措施后可能激增的病例。
[2]On-off social distancing may be needed until 2022: Harvard study. Medicalxpress. APRIL 15, 2020
结果显示,一次社交隔离措施并不能将新冠病毒的传播控制在有限的重症监护能力范围之内,在其他治疗手段匮乏的情况下,间断性社交隔离很必要。
研究者也承认模型的主要软肋在于对于先前感染获得者的免疫水平及持续时间均不清楚。
研究者假设,新冠病毒就如引起普通感冒的一些冠状病毒一样会季节性发病,并且在天气寒冷的月份传播率更高。
隔离的日子什么时候结束?
目前,最好的盘算是感染新冠病毒能够提供一年的免疫力,此外如果感染了其他感冒相关的β冠状病毒,还能产生点交叉保护免疫力。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哈佛大学学者通过模拟流行病学轨迹进行分析指出,为避免医院不堪重负,反复进行社交隔离或需要进行到2022年。
[1]Stephen M. Kissler et al. Projecting the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SARS-CoV-2 through the postpandemic period,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bb5793
但是,不论如何,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会持续存在。
研究者强调,疫苗还是对抗新冠病毒的终极武器。
研究者表示,需要广泛进行病毒检测以明确社交隔离的间隔,并且随着治疗可及性的增加和疫苗的推出,社交隔离持续时间和强度也可适当调整放宽。
来源:
Circulation杂志刊文称,血压波动大,痴呆风险高
近日,发表在著名的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日本研究提示,日间血压波动(day-to-dayvariations)较大的人,痴呆风险明显升高。日间收缩压波动幅度达7.61%的人,5年后患痴呆症的风险比日间收缩压波动幅度为4.83%者增加1.3倍,其中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1.8倍,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1.2倍。邯郸学者称,冠脉慢血流者中焦虑或抑郁症比例高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冯强等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非典型冠心病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者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比例较高,分别为冠脉血流正常者的1.5倍和3.8倍。研究者指出,非典型冠心病是指排除由典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而又具有典型冠心病相关症状的冠心病。JAHA:美国肥胖和糖尿病流行,致中年卒中增加
近期,发表于JAHA的一项研究发现,1945-1954年出生的人群在过去20年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最低,而1965-1974年出生的人群则卒中率增加了不止1倍。研究者认为,之所以1950年后卒中发生率显著下降,主要得益于新药的研发和推广,比如他汀类药物以及各种降压药;而之后卒中反转,是由于肥胖和糖尿病大肆流行的结果。阜外医院乔树宾研究称,这个指标评估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效果更好
阜外医院乔树宾、刘蓉等进行的研究发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受心房大小及心室肥厚程度影响,且接受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有一定规律,远期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血液应被视为“液体器官”!美国四学会血液管理指南
近期,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心血管麻醉师学会/美国体外技术学会/血液管理促进会(STS/SCA/AmSECT/SABM)四个医学专业协会发布了有关心胸外科手术中血液管理的新临床实践指南,其中包括减少心脏手术中失血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建议。新指南采用了临床意义更广泛的术语“patientbloodmanagement(PBM,患者血液管理)”。新实践指南有23条新的或更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