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 Meta分析
作为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哪种运动对心肌梗死后患者最有利仍存在争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低-中等强度的持续训练已经显示出其在心脏康复中的优势。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新兴的运动方式,需要反复进行全力以赴、快速和爆发式运动。
VO2峰值是评估运动能力的一个有效指标。近日,一项Meta分析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VO2峰值方面比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更有效,而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纳入用于评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影响的8项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包括387例患者。
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显著提高了峰值摄氧量(VO2峰值)。
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收缩压、舒张压、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随访时间6~12周。两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研究者称,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病患者存在潜在风险。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证据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较低,并且认为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心脏康复的方式似乎是安全的。
然而,研究者也表示,由于该分析纳入的研究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连续训练和/或常规体力活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低。
此外,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对患者的心脏康复风险进行分层。因此,心肌梗死后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来源:The 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J Prev Cardiol, 2021 Jul 19.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美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心跳快,死亡风险高
在近期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癌症患者心血管治疗进展会议上,美国Rush大学医学院的MohamadHemu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心动过速的癌症患者死亡的风险是心率正常者的3倍左右。牛津大学研究称,禽肉增加三种恶性肿瘤风险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学者对近50万人进行的一项研究,首次将禽肉与癌症挂了钩。要知道,鸡肉等禽肉一直是红肉的替代品。研究发现,禽肉类吃得越多,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罹患风险越高:每日每多吃30g禽肉,增加20%的恶性黑色素瘤罹患风险,增加11%的前列腺癌风险和26%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不过研究者指出,对于吃禽肉与这三种恶性肿瘤罹患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还需进一步急性研究。急救人员患心理疾病风险是普通人三倍!美国研究
急诊的任务是紧急救治危重病人。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工作节奏快、工作风险高,他们往往面临更大的身心压力和工作压力。近日,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患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三倍。研究发现,院前急救人员每天经历各种各样的职业压力,表现为日常工作需求、涉及严重伤害或死亡的重大事件以及社会冲突。中国医大学一附院孙英贤:6.43%的人左房大,女性多见
心“大”了并不好,有研究证明,左心房扩大就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显著相关,而近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英贤等在1万余人中进行的研究表明,35岁以上人群有6.43%存在左心房扩大,女性更为多见。研究者发现,左心房扩大的人群,年老、女性多见,而且不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大,左心房扩大的患病率也上升。图1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左心房扩大患病率杨进刚阜外2023-07-30 17:00:15
0000关注贫血、高血糖和吸烟!加拿大术前优化指南
当前医术昌明,很多病痛可以通过手术解决。要想手术效果好,术前就要准备好。近日,加拿大学者就此发布了一份术前优化指南。指南主要关注了贫血、高血糖和吸烟三方面,这三个因素在各种手术患者中较为普遍,而且这常会增加患者不良转归,不过这些在术前6~8周又可明显改进。术前贫血:首次外科门诊就诊就应筛查术前贫血与不良手术后果相关,指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