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华中学者新冠肺炎研究,肝功能异常者更危险)
排除药物相关性腹泻,推算仍有22.2%的患者出现非药物相关性腹泻。
研究者指出,之前多项研究表明粪便核酸检测呈阳性,综合考虑提示这提示,不排除粪-口传播或者粪-呼吸传播是新的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攻击的不仅是“肺”,还有消化系统。
患者均居住于武汉,从接触可疑人员或去过可疑场所开始计算发病时间,潜伏期为1~15 d,中位潜伏期6 d。
研究者指出,这远远高出药物说明书提供的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提示此类药物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引起腹泻。
对比危重患者和非危重患者,结果发现,前者入院时首次肝功能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67.4% vs 34.1%),但以AST轻度升高(40~80 U/L)为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指出,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水平升高。
在这项研究中,纳入的305例患者中有201例能详细回忆和完整记录起始症状。
不过通过对105例患者的病史核实,有55.2%的患者腹泻发生于服用奥司他韦和(或)阿比多尔药后。
来源: 方丹, 马敬东, 官佳轮, 等. 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消化系统表现的单中心、描述性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2020,40 (2020-02-23).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20.0005.[网络预发表].
研究者指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进入细胞,而除了肺、小肠、十二指肠、结肠外,ACE2亦在肝脏中有表达,不能排除新冠病毒亦可作用于肝脏,诱发肝酶升高。
这提示,如果患者入院时即有肝功能异常,后期进展为危重型的概率相对较高。
结果显示,这200多人有79%在起病10天内出现消化道症状,中位时间3 d。其中,恶心占29.4%,呕吐占15.9%,腹痛占6.0%。
在资料完整的295例患者中有49.5%出现腹泻,多发生于起病后1~8 d,中位时间3.3 d;患者腹泻平均持续4.1 d。
腹泻次数每天最多可达9次,平均3.3次/d,其中34.3%为稀水便。粪常规多无异常。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科黎培员、方丹等发现,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五成腹泻;转氨酶异常率较高;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
该研究则发现39.1%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ALT、AST、胆红素升高),但ALT、AST多为40~80 U/L,≥80 U/L者不足8%,仅2.0%的患者出现胆红素升高。
同样,因为患者起病早期多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其他药物,也需要考虑药物性因素所致肝酶谱升高。
305例患者中,男性占47.9%,年龄18~95岁;84.1%鼻咽拭子或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次检测且结果为阴性者未纳入统计);危重患者46例(15.1%)。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近四成患者在入院当天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或胆红素水平升高。
房颤还喝大酒?小心得血栓!韩国研究
饮酒可增加房颤风险,那么房颤患者如果不戒酒,会有什么影响?近日韩国延世大学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房颤患者还大量饮酒,不良事件风险明显增加。这里的不良事件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身栓塞事件或房颤入院(包括节律和心率的控制以及心力衰竭)。阜外医院研究发现:中国半数心梗患者出院后未按医嘱每天坚持服药,多数认为病已治好!未服药患者事件风险增3倍
5月7日,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商朴、郑昕和李静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约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在出院后未按医嘱每天坚持服药,这些用药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了39%。任何药都没吃的患者,在出院后1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了3倍。三分之一都会被误诊的心脏病:以中壮年男性为主,多表现为呼吸困难
有一种病,既是心脏疾病,又是原发恶性肿瘤,而且临床误诊率较高,这就是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那么如何更好准确诊断出这种疾病,或者说这种病到底都有哪些特点?北京朝阳医院吕秀章、孔令云等就此对中国内陆35年共186例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层,其中主要目标为中壮年男性,男女患病比率近2:1。重体力工作,加剧动脉硬化!德国研究
坚持规律运动是改善动脉硬化的重要手段。8月5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德国研究提示,不同的运动对于动脉硬化的影响是不同的。该研究发现,规律的耐力运动,包括体育运动以及步行或骑车上下班,可减轻动脉硬化,从而可能改善心血管预后;而强烈的职业性身体活动,例如重体力劳动,却会加剧动脉硬化。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记新中国成立70来我国心血管病学发展
解放前,国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到如今国人平均预期寿命约76.4岁。攻克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是全体医务人员永恒的追求。时光如白马过隙,回首新中国成立的70年,我国心血管病学发展的蜿蜒之路似乎就在眼前;每一位兢兢业业奉献的医学大家就像一颗颗星在闪烁。心血管病学学科的建立:从无到有踏征途解放前,国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心血管病相对少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尚无心血管病学学科。杨进刚阜外2023-08-29 09:41:3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