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斤奶有点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文称,低脂奶并不优于全脂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综述指出,成年人每天摄入0~2份牛奶(320 ml)或等量奶制品是可接受的,但至少3份奶制品(480 ml牛奶)不合理,不应强调低脂奶优于全脂奶,也不建议超重和肥胖率高的人群摄入含糖的奶制品。 对于个人来说,牛奶的最佳摄入量取决于饮食的整体质量。如果饮食质量较差,尤其是低收入环境中的儿童,奶制品可改善营养;如果饮食质量较高,多喝牛奶是不可能带来很多益处的,可能会带来害处。 当牛奶喝得少时,人们关注的两大营养素,如钙和维生素D,应从其他食物中获得。 比如,羽衣甘蓝、西兰花、豆腐、坚果、豆类和浓桔汁含有大量的钙,维生素D则可通过补充剂获取,而且比牛奶还便宜很多。 对于成年人来说,目前证据并不支持大量摄入奶制品来预防骨折。 另外,奶制品总摄入量与体重控制或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无明确关联。 大量摄入奶制品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风险,可能也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但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目前证据表明,与全脂奶制品相比,低脂奶制品并没有额外的益处。 值得指出的是,研究报道的奶制品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与之进行对比的特殊食物或饮料。 在评估对某些终点事件的影响时,研究人员喜欢将奶制品与加工红肉或含糖饮料进行对比,而很少与坚果等植物蛋白比较。 至于牛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目前更不清楚。在没有母乳的情况下,牛奶可能是有有价值的替代物。 一方面,牛奶可促进生长加速,长得更高,这对于饮食质量较差或吃不饱的地区来说,是尤其有益的;但是,对于营养充足的人群来说,大量摄入牛奶会导致晚年骨折风险增加,而且高个子与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也值得关注。 来源:Milk and Health. N Engl JMed, 2020, 382: 644-654.
0000
相关推荐
阜外经验:预防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猝死,这种方法最靠谱!
近期,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团队发文报告了该院39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的长期治疗效果。随访结果表明,高危ARVC患者易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够有效终止此类患者的实行心动过速或室颤,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可靠的方法。JAMA子刊研究称,四成高危人群30月后发生无症状房颤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REVEALAF研究数据提示应用植入式心电监测仪(ICM)在高危患者中筛查无症状性房颤,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房颤的检出率增加。数据显示,18个月时,房颤(持续6min以上)检出率为29.3%;30天、6、12、24、30个月的检出率分别为6.2%、20.4%、27.1%、33.6%和40%。此外,在CHADS2评分为2、3以及≥4的亚组中的房颤检出率相当(24.7%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7:50:32
0000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参加的PURE研究组发文称:全球六成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贫穷国家因“买不起”吃的最少
多个饮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应该进食3份蔬菜,2份水果。但近期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参与的前瞻性城乡对照流行病学研究(PURE)发现,全球居民每日平均吃3.8份水果和蔬菜,六成人不达标。低收入国家居民每日吃的水果和蔬菜最少(图1)。图1全球18个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每日人均消费水果和蔬菜的份数(份)杨进刚阜外2023-08-03 08:41:34
0000美国建议40~70岁超重/肥胖者筛查糖尿病
昨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推荐声明,建议在40~70岁无症状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中筛查2型糖尿病,每3年筛查1次,以降低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如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病史,建议在更年轻时进行糖尿病筛查。血糖筛查的方法有三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减退和2型糖尿病,具体诊断标准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