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共识称(超一半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合并心脏异常)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影响骨骼肌和心脏的遗传性系统疾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基因检测是一种诊断方法,可以识别出有心脏并发症风险的人群。
晕厥、头晕或头昏眼花应被视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潜在的心源性症状,并提示应对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和心肌病的评估。
只有当低血压出现症状时才需要对其进行治疗。
报告称,超过一半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会出现心脏异常,应定期筛查,心脏监测可救命。
射血分数降低(EF<40%)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应遵循最新的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力衰竭学会或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进行治疗。
该共识针对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心脏病并发症的诊疗提出了几点建议:
针对这类患者,应使用心脏成像(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成像)和心脏监测等手段进行监测,以识别心脏问题。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两种主要遗传类型:1型和2型,在遗传病因上不同,但有共同的临床特征。
左室射血分数≤0.35,NYHA功能Ⅲ-Ⅳ级的患者,窦性心律正常,室内传导延迟(QRS持续时间>150ms,左束支传导阻滞模式)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在最佳指导性药物治疗下,可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
新的共识报告的作者提出了一种包括神经科医生、肺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的多团队管理策略。
近日,JAHA杂志刊登心血管医生治疗成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专家共识。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与心脏病风险增加有关,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心脏猝死的风险也更大。
应谨慎使用抗肌强直药物、兴奋剂和全身麻醉剂,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心肺并发症和恶性高热的风险。
共识建议那些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家族史的患者尽快接受相关测试,比如简单的血液和唾液测试。
来源:Elizabeth M. McNally, et al. Clinical Care Recommendations for Cardiologists Treating Adults With Myotonic Dystroph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0,9:e014006.
基于ACC/美国心脏协会/心律学会“心律失常的设备治疗指南”,应用起搏器或ICD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是合理的。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作为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还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来指导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治疗。
除了心脏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还可引起睡眠障碍、白内障、癌症、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对于这类患者,应谨慎应用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使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都需要事先评估心脏是否存在潜在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左心室功能不全。此外,药物启动期间的监测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没有起搏器或ICD的情况下。
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ACEI或ARB可考虑用于伴有左房结构/功能异常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
阜外医院窦克非等获得冠心病患者代谢指纹图谱:棕榈酸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最强
近日,阜外医院窦克非、朱成刚、刘倩倩等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获得了中国冠心病患者群体的代谢指纹图谱,发现了105个与冠心病相关的代谢物。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0:16:07
0000英国营养基金会倡导“优质卡路里”理念:营养不是大鱼大肉,警惕“空卡路里”
卡路里其实就是指食品的热量,定义是在1个大气压下,将1克水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我们的身体维持基本机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燃料,食物给我们提供燃料,而衡量这些能量的单位就是卡路里。现代社会,吃过度的高热量的食物是肥胖的根本原因,应对肥胖泛滥,必须拿高热量的食物开刀。营养不是大鱼大肉,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非常重要。基金会指出,两种食物可能具有同样的热量,但营养是不同的。常年加班者每周每多加1小时班,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
天青水蓝,你还在加班吗?近期一项对1900余人进行的研究表明,长期常年加班工作的人有43%得了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梗、高血压以及卒中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者发现,常年加班不息多达10年以上者,每周每多加1小时班就会增加1%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尤其是每周工作时间在46小时基础上再加班加点者,这种风险增加更为显著。柳叶刀:家庭和事业兼顾让中国女医生精疲力竭
XingyiLi和XiulanZhange在柳叶刀撰文称,传统上,中国妇女依然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再加上家务、照顾小孩和老人;在加上中国70%的医生工作负担重,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中国的女医生很不容易,常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作者还以于莺为例,指出中国目前依靠学术论文的评估体系,在大医院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也越来越多,对女性医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已经选择离开医院,转而自主执业。主动脉瓣狭窄伴升主动脉增宽,哪些人术后要监测?阜外医院侯剑锋等研究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侯剑锋、龚嘉淼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对于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升主动脉直径,是术后升主动脉扩张速率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者指出,对于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0mm的患者,术后需定期随访复查和监测。这项研究显示,平均随访4年时,19.9%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直径未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11:1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