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是国人第四大杀手(BMJ刊登北大胡永华等883万患者研究,短期PM2,5升高,心血管病住院风险增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PM2.5浓度与心血管病入院数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表示,该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系统性地研究了PM2.5和主要心血管疾病入院的关系,对于降低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来源:1、殷鹏,齐金蕾,刘韫宁,等. 2005~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145-1154.2、Yaohua Tia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ause specif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ime series study in 184 major Chinese cities. BMJ, 2019, 367: l6572.
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在导致我国居民疾病负担增加的危险因素中,空气颗粒物污染列第四位,仅次于高血压、吸烟和高钠饮食。 近期,北大公卫学院胡永华教授领衔开展的一项包括全国184个大城市、约883.5万例心血管住院患者的时间序列研究表明,短期PM2.5升高就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病住院风险。 而且,PM2.5没有下限,即使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时(<35 μg/m3)也有风险。 研究推算,当PM2.5达到国家空气质量2级(35 μg/m3)、1级(15 μg/m3)、世卫组织推荐水平(10 μg/m3)时,我国每年心血管病住院病例分别可减少3.6万、8.5万、近10万,住院费用可分别减少4.2亿元、9.8亿元、11.2亿元。 研究发现,PM2.5每增加10 μg/m3,当日因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律不齐、心衰、缺血性中风的入院人数分别增加0.26%、0.31%、0.29%、0.27%和0.29%,但因出血性中风而住院的人数并无明显变化。 而且,即便PM2.5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心血管病入院风险依然增加。 与PM2.5<15 μg/m3时相比,PM2.5处于15~25、25~35 μg/m3时,心血管入院数分别增加1.1%和1.9%。 PM2.5为35~75、≥75 μg/m3时,心血管入院数增加更明显,分别增加2.6%和3.8%。 当PM2.5<50 μg/m3时,暴露反应曲线快速上升;当浓度在50~250 μg/m3时,曲线上升较缓慢;当超过250 μg/m3时,曲线出现平台期。 这说明,在低浓度时,PM2.5的健康危害效应可能更加显著。
阜外医院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报告:这种类型的心肌病预后最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朝美、安硕研等研究发现,虽然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其预后差。而且这类患者多合并尖室壁瘤,临床上应注意识别。本研究中,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66例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占2.74%。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中部峰值压差≥30mmHg,且收缩期左心室中部闭塞或梗阻呈“沙漏状”。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病因已发送转变!阜外医院802例患者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发病率约为3~10人/10万人。阜外医院周洲等分析了的近年来80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数据显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心脏疾病中,风湿性心脏病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相对增加,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已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其主要病原菌仍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辽宁353万医疗数据分析:12%老年人消耗近30%医疗费用,心血管病负担最重
中国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者应用国际公认的卫生费用核算新体系(SHA2011)分析了辽宁省内盘锦、铁岭、大连市和辽阳四个城市的252个医疗机构中的3532517人的2014年的医疗费用数据。得出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辽宁省最主要的医疗经济负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经济负担仅次于后,也应值得关注。西班牙研究“力挺”规律高强度运动:能降低82%的心梗风险
一提体力活动,强度一大似乎都不太被人认可,觉得有风险,不过最近一项西班牙研究却力挺高强度的体力活动。研究显示,与闲下来不运动的人相比,经常在休闲时间保持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其心血管病风险降低了69%,而保持低强度体力活动的人风险仅降低了24%。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休闲时间保持的高强度体力活动还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可降低82%的心梗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