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抵抗也无需担心(阜外医院袁晋青等6785例患者研究称,冠脉介入术后双抵抗者,出血和不良心血管事件未增加)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即使规范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仍然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进而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近期,阜外医院袁晋青研究团队报告,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与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研究者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发现,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发生率较高。 符合阿司匹林抵抗或氯吡格雷抵抗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占14.92% 和15.00%;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的患者占5.67%。 然而,对上述双药抵抗的患者和其余患者中,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不是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血栓形成、再发中风、出血事件(HR=0.95,95%CI: 0.62~1.45)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HR=0.99,95%CI: 0.73~1.35)的危险因素。 双药抵抗组与非双药抵抗组相比,女性患者(28.1% vs 22.1%)及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占比更高(15.6% vs 11.3%),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较高。 Logistic 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女性、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是出现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的风险预测因素。 但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双药抵抗发生风险相关(OR=0.99,95%CI: 0.98~1.00)。 该研究纳入2013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在阜外医院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并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患者共6 785 例,同时符合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385例患者为双药抵抗组,其余6 400患者纳入非双药抵抗组。 来源:许晶晶,姜琳,宋莹,等. 以血栓弹力图定义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药抵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164-1169.
人民网评:科学佩戴口罩,确保公共健康
明确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提出建议佩戴头罩的情形或场景,列明可不佩戴口罩的常见情形或场景……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制定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以下简称“指引”),分类规定、具体实用,对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具有示范意义。0000急性心衰预后指标:BNP、和肽素和sST2大比拼(附全文)
急性心力衰竭(AHF)预后较差,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内再住院率为50%,5年病死率高达60%,因此如何利用临床常用、简单易行且可干预的指标评估AHF的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是临床上需解决的问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蓉蓉、孔祥萦和李新立等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评价AHF程度及预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下载全文)BNP/NT-proBNP影响因素多最新Meta分析称,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联合叶酸降压策略可降低12.9%心脑血管事件绝对风险
近期,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者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对于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降压相比,采用叶酸和降压药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或联合治疗,可使心脑血管事件绝对风险显著下降12.9%。该分析入选的患者均要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μmol/L且血压≥140/90mmHg,无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病史。杨进刚阜外2023-08-16 08:40:59
0001阜外医院China PEACE研究231万人调查:4%居民仅舒张压高,肥胖男士、饮酒和糖尿病为重灾区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也可增加中风、心脏病和其他并发症,但最新的美国、中国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并未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作为一个类型,也没有相应的建议。之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130多万患者分析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长期心血管事件(心梗、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风险相关,并指出为最大可能地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舒张期高血压同样不容忽视。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0:02:26
0000肥胖儿童8岁即有心脏病迹象
肥胖已成为一种罪过,AHA年会上壁报的一项报道表明,肥胖儿童8岁即可在影像学上可见心脏病端倪。研究者表示,虽然儿童肥胖较为流行,但这项研究结果还是令人惊讶的,“8岁就有心脏病迹象,这是一种警示,我们应该更为积极地应对儿童肥胖。”研究者说。研究者通过应用磁共振检查比较20位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发现,肥胖儿童可增加27%的左室心肌质量和12%的心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