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测和干预应趁早(Lancet刊登近40万人研究称,越年轻时发现血脂升高,长期心血管风险越高)
研究者还开发了一个在不同non-HDL-C水平、无心血管病的人群中计算早期降脂干预策略潜在获益的工具。
来源:Fabian J Brunner, et al. Application of non-HDL cholesterol for population-based cardiovascular risk stratification: results from the Multina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Consortium. Lancet, Published: December 03,2019
在年龄<45岁的人群中,随着non-HDL-C水平升高,未来的心血管风险升高最明显。non-HDL-C水平≥ 5.7 mmol/L的男士和女士,未来3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分别是non-HDL-C水平<2.6 mmol/L者的4.6倍和4.3倍。
主要研究者Stefan Blankenberg指出,很多人直到50、60岁时才考虑检测血脂,实际上他们可能已经有高胆固醇血症长达40年之久了,其心血管系统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损害。
而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与non-HDL-C水平<2.6 mmol/L者相比,non-HDL-C水平≥ 5.7 mmol/L的男士和女士,未来3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分别仅增加80%和40%。
研究者发现,随着non-HDL-C水平升高,30年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逐渐增加。non-HDL-C水平≥ 5.7 mmol/L的人未来3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是non-HDL-C水平<2.6 mmol/L者的3~4倍(女士:33.7% vs 7.7%;男士:43.6% vs 12.8%)。
这意味着,40岁时的胆固醇水平与70岁时的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而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non-HDL-C水平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联更紧密。
该研究表明,在越年轻的时候发现胆固醇水平升高,就越有可能将心血管损害降低到最小。因此,在年轻的时候检测胆固醇水平是一个好主意。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例如,一名年龄<45岁、non-HDL-C水平为3.7~4.8mmol/L、至少有两个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男士,如果non-HDL-C水平降低50%,其长期心血管风险可从28.8%降至6.4%;在一名条件类似的女士中,心血管风险可从15.6%降至3.6%。
他们发现,尽早干预non-HDL-C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而且越早干预获益越大。假设一生中non-HDL-C水平降低50%,75岁前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显著降低。尽管所有年龄段人群均能从中获益,但相对年轻的人群获益最大。
近日,Lancet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覆盖38个队列、近40万人的研究表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升高与未来30年的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加均显著相关,不仅仅是10年心血管风险增加。
作者表示,目前缺乏在45岁以下人群中进行30年随访的临床研究,该研究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早期干预获益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角。未来需要开展研究来阐明很多相关问题,例如,在终生心血管风险高但10年风险较低的年轻人中,早期干预是否可以取得比晚期干预更大的获益。
该研究共纳入398 846人,这些人来自欧洲、澳大利亚、北美,平均年龄51岁,最长随访时间为43.6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3.5年。
老伴入住重症监护室,小心自己心脏得病!Circulation杂志日本研究
根据Circulation一项日本研究,如果老伴因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超过2天,自己就有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研究人员分析了7800多名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配偶,并从疾病数据库中随机选择了3.1万人匹配。结果发现,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后,其配偶在一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更有可能发生心脏病、中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肺栓塞,心血管病住院风险也明显增加。新型双抗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安全有效!【ACC 2020】最新研究: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降低症状性PAD的术后风险
美国心脏病学院/世界心脏病大会(ACC/WCC)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接受血运重建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相比,新型双抗治疗(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利伐沙班)可降低15%的严重肢体不良事件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颅内出血或致命性出血并未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7:55:56
0000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能防心衰!河南学者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证实收缩压、舒张压和心力衰竭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发现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降低血压对心力衰竭有预防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5:07:24
000015~17岁青少年,应使用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阜外医院王增武等研究
在青少年儿童中,目前尚无任何标准来确定可导致成年期心血管病的准确血压水平。在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及青春期发育过程中,血压会有显著变化。性别、年龄和身高都是影响血压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3~17岁的青少年儿童,我国指南仍采取基于年龄、性别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定义来确诊高血压,但15~17岁的青少年身高已与成年人相似。阜外医院研究称,三成高血压心衰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可恢复正常
阜外医院张健、黄燕等的一项研究显示,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使三成高血压心衰患者达到左心室逆重构,主要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研究发现,发生左心室重构逆转的患者,70%是在标准药物治疗后12个月内起效。这提示,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改善其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