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李卫等研究称(评估骨质疏松,也要考虑腰围)
既往研究提示,高血压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肥胖与骨骼除了具有密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外,肥胖还可以通过机械负荷影响骨的转化率和承载力进而影响骨密度。 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宇教授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各种人体测量学指标中,身体形态指数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最强,尤其是在女性中,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等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在该研究中,身体形态指数 = 腰围(m)/[ 身高(m)1/2×体重指数(kg/m2)2/3]。 研究者指出,不同测量指标反应肥胖的能力存在差异。 体重指数基于身高和体重进行计算,但具有相同体重指数的人群在肌肉和脂肪的分布比例上可能有很大差异;因此,体重指数不被认为是最能反应肥胖的测量指标。 腰围能直观反应腹部脂肪的分布,腰臀比和腰高比反映中心性肥胖。 而身体形态指数则全面考虑了体重、腹部脂肪和身高等因素,属于综合性指标。 研究者认为,该研究能够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今后的分析应注重使用人体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数据,并开展女性绝经状态的亚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研究者发现,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钙摄入量、饮酒状态、吸烟状态、城乡分布、体力活动、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因素后,总的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和女性中老年高血压人群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与体重指数和身体形态指数均相关;女性人群中身体形态指数与骨质疏松相关最强(OR=1.84),总人群中身体形态指数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次之(OR=1.72)。 以第一分位数作为参照,在女性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随着体重指数和身体形态指数升高,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呈增加趋势;身体形态指数处于最高四分位者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1.31倍。但在男性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未观察到上述现象。 本研究基于中国脊柱和髋状态(CASH)研究,共纳入中老年(40~82岁)高血压患者 1 394 例。使用标准化问卷和定量 CT 扫描技术采集人体信息和腰椎骨密度数据。根据骨密度将人群划分为骨质疏松组(骨密度≤ 80 mg/m3,478例)和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80 mg/m3,916例)。 来源:邓桂娟,程晓光,尹潞,等. 中老年高血压人群肥胖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1091-1097.
英国研究称,≥80岁老人血压降至135 mmHg以下有害
英国近期一项观察近8万人随访4年的研究发现,对于≥80岁的老年人,收缩压在于135~154mmHg者的全因死亡率最低,而治疗后血压水平<135mmHg者全因死亡率则增加25%。研究估计,每将13例患者的血压降至<135mmHg,就多增加1例死亡事件。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血压水平>155mmHg者的死亡情况与<135mmHg者是相似的。杨进刚阜外2023-08-11 10:07:310000心脏搭桥后1年,三成患者桥血管衰败!Circulation杂志研究
7月7日,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当今临床实践中,心脏搭桥术后桥血管衰败(GraftFailure)仍然很常见,且桥血管衰败与不良心脏事件强烈相关。这项包含7项随机对照研究的分析显示,心脏搭桥术后平均1年时,16.6%的桥血管衰败,33.7%的患者至少有一条桥血管衰败。剑桥研究称,每天少喝一杯含糖饮料,可减少25%糖尿病
剑桥大学代谢病研究所研究者发表研究称,每天少喝一杯含糖饮料或甜牛奶,替换为一杯水或不加糖的茶、咖啡,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最高可达25%。作者认为,喝含糖饮料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流行的一个因素,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宣传。因为含糖饮料的热量增加,导致肥胖,进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有研究显示,每天一罐含糖饮料,每年体重将增加约7公斤。男女冠脉斑块负荷大不同!全球多中心研究
5月11日,欧洲心脏杂志心血管影像子刊发表的一项全球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发现,女士出现冠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比男士约晚12年,但在同等冠脉斑块负荷的情况下,绝经后女士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同年龄的男士。作者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是决定临床治疗尤其降脂药物治疗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研究结果可能会影响临床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10-03 09:10:330000阜外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阜外医院吴永健等报道单中心数据显示,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0.019%,低于国外的报道。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后果严重,尤其是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研究者还提出,在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研究者发信啊过敏性休克首发表现多样,包括血压迅速下降(9例)、突发意识障碍(2例)、皮肤黏膜表现等(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