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李卫等研究称(评估骨质疏松,也要考虑腰围)
既往研究提示,高血压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肥胖与骨骼除了具有密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外,肥胖还可以通过机械负荷影响骨的转化率和承载力进而影响骨密度。 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宇教授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各种人体测量学指标中,身体形态指数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最强,尤其是在女性中,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等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在该研究中,身体形态指数 = 腰围(m)/[ 身高(m)1/2×体重指数(kg/m2)2/3]。 研究者指出,不同测量指标反应肥胖的能力存在差异。 体重指数基于身高和体重进行计算,但具有相同体重指数的人群在肌肉和脂肪的分布比例上可能有很大差异;因此,体重指数不被认为是最能反应肥胖的测量指标。 腰围能直观反应腹部脂肪的分布,腰臀比和腰高比反映中心性肥胖。 而身体形态指数则全面考虑了体重、腹部脂肪和身高等因素,属于综合性指标。 研究者认为,该研究能够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今后的分析应注重使用人体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数据,并开展女性绝经状态的亚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研究者发现,校正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钙摄入量、饮酒状态、吸烟状态、城乡分布、体力活动、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因素后,总的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和女性中老年高血压人群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与体重指数和身体形态指数均相关;女性人群中身体形态指数与骨质疏松相关最强(OR=1.84),总人群中身体形态指数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次之(OR=1.72)。 以第一分位数作为参照,在女性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随着体重指数和身体形态指数升高,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呈增加趋势;身体形态指数处于最高四分位者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1.31倍。但在男性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未观察到上述现象。 本研究基于中国脊柱和髋状态(CASH)研究,共纳入中老年(40~82岁)高血压患者 1 394 例。使用标准化问卷和定量 CT 扫描技术采集人体信息和腰椎骨密度数据。根据骨密度将人群划分为骨质疏松组(骨密度≤ 80 mg/m3,478例)和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80 mg/m3,916例)。 来源:邓桂娟,程晓光,尹潞,等. 中老年高血压人群肥胖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1091-1097.
JAMA子刊研究称,如果给医生和患者奖金,奖励用药降“坏”胆固醇,实际上还可省钱
曾经迪拜推出一项很抢眼的“减肥换黄金”的活动:报名参与活动者到某一期限,每减掉2斤肥,就奖励1克黄金。因为他们认为,健康比黄金更重要。如果给予医生和患者类似激励措施,以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效果会如何?近期发表在JAMA子刊上一项研究应用模型进行的经济学评估结果显示,这种办法实际上还省了钱,杨进刚阜外2023-08-21 02:53:48
0000≤65岁居民该查焦虑!美国预防工作组首次建议
9月20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了关于筛查成人焦虑、抑郁与自杀风险的草案,以征求公众意见。该文件首次建议,对≤65岁所有成人,包括妊娠女性及产后女性,进行焦虑的筛查。即使这些人群并未确诊精神疾病,也未表现出焦虑的症状及体征。该建议的推荐力度为B级,意即在上述人群筛查焦虑具有一定净收益。为奸认为,焦虑症很常见,但在初级保健中往往未能识别,进而导致长时间延误治疗。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3:12:54
0000中国老年人使用他汀共识七要点:年龄不应是障碍
中国的人多,但老年人更多。而老年人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高危人群,是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适宜人群,但老年人群有多为脆弱人群,医患双方常考虑他汀药物的安全性,而使得应用多严重不足。《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则为这一人群的规范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注意事项1.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治疗,不提倡过分严格控制饮食和过快减轻体质量。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0:20:35
0000阜外医院研究称,三成高血压心衰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可恢复正常
阜外医院张健、黄燕等的一项研究显示,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使三成高血压心衰患者达到左心室逆重构,主要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研究发现,发生左心室重构逆转的患者,70%是在标准药物治疗后12个月内起效。这提示,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改善其心室重构。这三种食物最能降压?英国超2.5万人研究
“一天一个苹果,远离医生”,此言非虚。近日,一项对2.5万余英国人饮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富含黄烷醇的食物,比如苹果、茶、蓝莓,有助于降低血压。这项研究特别之处在于,研究者并不依赖食物调查问卷,而是应用营养生物标记物客观地监测了黄烷醇的摄入量。结果发现,黄烷醇摄入最低10%的人与最高10%的人相比血压相差2~4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