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学者14项研究近8万患者分析(抗凝可防房颤患者痴呆发生)
很多都发现房颤会增加痴呆风险,比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学者研究就,高达40%的房颤患者存在血管性痴呆。不过抗凝治疗到底是能预防痴呆还是因可能增加脑微出血风险而增加痴呆?阿司匹林管用吗?
[1]许广莉,高秉仁,林欣,等. 住院心房颤动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994.
就华法林而言,共分析了5项336977例患者。研究显示,与不服用华法林相比,服用者可显著降低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这项研究共纳入14项研究797 851 例心房颤动患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葛卫红、回翔等对14项中外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给予合理抗凝治疗,维持较高治疗窗内时间(TTR)有助于预防、延缓房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的发生。
来源:
研究者强调,定期复查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合理调整剂量以维持较高的TTR,不仅有效预防脑卒中、血栓或出血事件的发生,还是房颤合并痴呆的有效保护因素。
还有两项研究共449360例房颤结果表明,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疗效相似。
研究显示,与不接受抗凝治疗或仅服用阿司匹林相比,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可降低26%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发生风险。
[2]回翔,范晴晴,徐航,等.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发生影响的 Meta 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29: 1103-1109.
此外,还有两项研究7065例患者中进行的分析显示,TTR≤25%较TTR>75%者增加2.02倍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发生风险。
0000
相关推荐
JACC研究:手术后新发房颤患者血栓风险也较高
JACC杂志上发表研究称,非心脏外科手术后新发房颤导致的长期血栓风险与非瓣膜性房颤相当。本研究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中,6048(0.4%)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新发房颤,最容易发生术后房颤的是胸肺、血管和腹部手术。术后新发房颤患者3830例与1532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相匹配。中位随访近4年,术后新发房颤患者中有13.6%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而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13%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杨进刚阜外2023-08-24 17:30:44
0002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王焱等报告18例Parachute伞治疗室壁瘤性缺血性心衰,3个月随访安全有效
近期,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王焱等研究证实,使用Parachute伞行经皮左心室分隔术对严格筛选的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安全、有效。他们对18例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实施了Parachute伞置入。术后3个月随访数据提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功能性指标均有所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较前明显改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8-03 09:05:46
0000AHA:“生命简单七法则”预防人老心衰
想要过得精彩,心脏就得给力。但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发布的《心脏病和脑卒中统计数据2016》指出,40岁人群在此后有20%的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而我国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慢性心衰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高达5.4%。怎么预防人老心衰?近期一项研究指出一条路来:用好“简单生活方式7”,就有助于降低日后心衰。简而言之,“简单生活方式7”就是血压管理、控制胆固醇、降低血糖、积极锻炼、讲究饮食,减肥和戒烟。搭桥时选桡动脉比大隐静脉更好!ACC年会公布10年随访研究
搭桥手术需要多个桥血管时,第二根桥血管是选用桡动脉好还是隐静脉,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大多数心脏外科医生习惯使用大隐静脉,因移植桡动脉或其他动脉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复杂程度。然而,欧美共识指南都建议使用动脉而不是隐静脉。近日,ACC科学年会上发布的RADIAL研究10年随访数据显示,选用桡动脉比隐静脉预后更好!杨进刚阜外2023-09-03 09:36:3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