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中国台湾专家共识
近日,中国台湾专家发表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与预后评估2020共识,从5个问题角度,就危险因素、预后因素评估及危险分层给予了推荐。
1 如何识别高风险患者?
对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包括>75岁、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贫血、基线肾功能异常、造影剂用量大、低血压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危重病患者可使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II(APACHE-II)或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进行风险评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急性肾损伤的“一刀切”风险预测模型。表1总结了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和易感因素。

表1 急性肾损伤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和易感因素
2 应如何评估?
患者应通过体检进行容量状态评估,包括体重和尿量测量。
针对不能通过体检正确评估容量状态的患者或特定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休克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详细的危险分层和肌酐和尿量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有较高急性肾损伤风险人群的病史记录、体检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至关重要(图1)

图1 急性肾损伤易感性风险、暴露风险与早期评估的关系
对于诊断为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或休克的患者,建议进行更精确的容量状态评估,应考虑通过PiCCO或IVC动态监测进行容量状态评估。
对于没有肾功能评估的高危人群,我们建议检查血尿素氮和肌酐。建议每2~3天检查一次,在7天内至少检查3次肾功能。
由于肌酐通常在急性肾损伤发生后72小时才显著升高,因此建议在高危人群中使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高风险人群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利尿剂只能用于治疗体液过多,不能用于预防急性肾损伤。
对于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低剂量多巴胺不能用于急性肾损伤的预防。
3 速尿应激试验(FST)能否作为预测指标?
对于没有低血容量或有速尿禁忌症的急性肾损伤患者,FST可用于预测急性肾损伤分期进展。
由于FST对肾脏替代治疗的启用/预测的特异性不佳,建议不要依赖单一的FST结果来决定是否启动肾脏替代治疗。相反,建议结合临床情况、残余肾容量和FST结果来决定是否开始肾脏替代治疗(RRT)。
4哪些因素与新发慢性肾脏病或终末期肾病有关?
老年、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恶性肿瘤和高共病指数评分都是危险因素。
少尿、透析、急性肾损伤分期高、复发性急性肾损伤、血肌酐水平和急性肾损伤持续时间都是急性肾损伤后透析依赖的危险因素。
高风险评分、基线慢性肾病和诊断为急性肾损伤时的低白蛋白血症是急性肾损伤后透析依赖的危险因素。
来源: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The 2020 consensus of the Taiwan AKI Task Force. J Formos Med Assoc, 2021, 120(7):1424-143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降压、减肥和降脂!柳叶刀发布全球女性心血管病报告
5月16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以“柳叶刀女性与心血管疾病重大报告:至2030年减轻全球负担”为题的文章,旨在至2030年帮助减轻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病的全球负担。【原文链接】心血管病患病情况2019年,全球约有2.75亿女士患有心血管疾病,即每10万名女士中有6402人患心血管病。杨进刚阜外2023-09-16 16:06:21
0003每天快走20分钟,即可防抑郁!爱尔兰研究
近年来,抑郁症越来越被人熟知。抑郁症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患病率较高,是几种主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认知和身体机能下降、心血管病、慢性疼痛,并增加全因死亡和自杀风险。有研究表明,规律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抑郁症。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未缓解或复发怎么办?欧洲心脏杂志文章称:可考虑十种情况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20%~40%患者仍有心绞痛。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文章,阐述了PCI术后心绞痛的潜在机制,并提出一种实用的诊疗流程。文章指出,PCI术后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可能与冠状动脉循环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杨进刚阜外2023-08-28 08:55:14
0000四成国人有小气道功能障碍!中国肺部健康研究5万余人分析
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上的中国肺部健康研究最新分析显示,20岁以上国人超四成患有一种叫“小气道功能障碍”的病,而吸烟、空气污染和肥胖是其中重要的可改善因素。研究显示,20岁以上人群有43.5%患小气道功能障碍,据此推算全国有4.26亿人存在这个问题。研究还发现,这种病会随增龄而增加,比如20~29岁人群患病率为21.5%,而70岁以上人群达74.7%。不过男女、城乡无差异。AHA公布心血管自我保健声明:预防可避免33%的死亡,而“完美救护”仅8%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血管病和卒中预防管理的自我保健科学声明》,声明指出,自我保健是维护健康、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的根本。有研究估计,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前管理相关危险因素将避免或推迟33%的死亡。相比之下,在急性事件发生时使用“完美救护”只避免了8%的死亡。这为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血管病和更多事件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杨进刚阜外2023-08-16 12:02:3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