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刊登我国多中心随机研究(针灸可减轻稳定心绞痛患者症状)
图1 三个治疗组的针刺点
所有患者都接受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此外,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和假针灸组相比,针对治疗穴位的针灸可改善焦虑和抑郁。
作者认为,这是最大规模有关针灸辅助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针灸的有效性,并且也探讨了针灸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结果表明,在标准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针灸可减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频率和疼痛强度。
图 2 研究期间各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
作者认为,针对治疗穴位的针灸可改善治疗期间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平衡。
此外,针灸也改善了6分钟步行距离、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以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的大多数指标,并在治疗后12周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减轻。
研究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选择位于心包经络的PC6和位于心经络的HT5作为针灸穴位。
患者每天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主要终点为从基线到第16周期间每4周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变化。
近期,JAMA内科学子刊上发表我国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一项针灸的多中心随机研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将受试者随机分至治疗穴位针灸组、非治疗穴针灸组、假针灸组或没有针灸的对照组,前3组受试者每周针灸3次,共4周。
根据ACC/AHA标准,在中国五个医疗中心纳入40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接受了基于指南的抗心绞痛治疗,但仍每周至少出现两次心绞痛。
研究发现,每周对疾病相关经络的穴位进行三次针灸治疗,每次30分钟。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方面优于非治疗穴位针灸组、假针灸组和对照组。
来源:Acupunctur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Stable Ang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uly 29, 2019.
CDC研究称,我国老年人慢病负担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三分之一有≥2种慢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等发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人群中,75.8%的居民患≥1种慢性病,患2种疾病的人群超过1/3。≥60岁人群中,58.3%患有高血压,19.4%患有糖尿病,37.2%患有血脂异常。而且多项慢性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OPD、脑卒中除外),城市高于农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阜外医院报告最大规模的杂交手术结果:创伤减小,疗效相当,不增加术后出血
阜外医院学者报告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共533例的数据显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不增加术后出血,且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相比,在降低了创伤的同时疗效相当。没有危险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预后差!亚洲队列研究
有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一项亚洲队列研究发现,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预后比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差。研究纳入5400例患者,其中8.6%的患者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年轻,多有早发冠脉疾病家族史,且多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心脏骤停。美新版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十大要点
10月30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律学会联合发布了新版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其十大要点如下:1.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LVEF≤40%),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ACEI/ARB/ARNI降低心源性猝死和全因死亡率(I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