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严重(高钠低钾,人均每天10克盐,钾摄入量不足推荐量一半)
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成年人人均每日尿钠(A图)和尿钾(B图)水平

分析表明,尽管中国北方居民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12.8克逐渐下降至11.2克,但仍处于全球最高水平。中国南方居民的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从8.8克增至了10.2克。
研究者通过搜索MEDLINE、EMBASE、Scopus、CNKI以及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系统地分析了1981年以来中国27个行政区域居民的24小时尿钠和尿钾数据。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Meta分析显示,过去40年期间,中国各年龄段人群的食盐摄入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约是世界卫生组织最高限的两倍。
过去四十年中每十年中国成年人人均每日尿钠(左图)和尿钾(右图)水平
该研究说明,中国必须紧急采取统一的、可行的、全国性的限盐补钾措施,用低钠高钾盐替代普通食盐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低钠高钾盐可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死亡。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在该Meta分析中,覆盖26 767人(包括890名儿童,25877名成年人)的70项研究报告了24小时尿钠数据,其中覆盖24738人的59项研究还报告了24小时尿钾数据。
来源:Monique Tan, et al. Twenty‐Four‐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16 Jul 2019
研究者强调,限盐补钾要从儿童期抓起,因为儿童期出现高血压意味着成年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高。
除了尿钠和尿钾数据,该分析还显示,中国成年人平均肌酐排泄量为8.69 mmol/24 h,平均每日尿量为1447 ml。
与此同时,中国人钾摄入量严重不足,不足世卫组织推荐最低量的一半。
低钠高钾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成人年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5克,钾摄入量应≥3.5克,儿童每天的食盐和钾摄入量需根据其能量需求和年龄而定。
作者表示,中国人摄入的食盐绝大部分来自于自己做菜时加的盐。另外,中国近年来加工食品以及超市、饭店、快餐连锁店食物的消费量迅猛增加,这些食物中的盐含量也较高。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是首个通过24小时尿钠和尿钾这种最准确的方法来评估中国人群食盐和钾摄入量的研究。
成年人平均每天吃10克盐,3~6岁儿童每天人均食盐摄入量达到5克,6~16岁人群每天人均食盐摄入量高达近9克。

西藏、宁夏以及河南人均食盐摄入量最高,广东、湖北、贵州的成年人人均食盐摄入量最低。
这世界变化快,靶向降脂时代即将到来!Peter Libby和欧洲动粥学会前任主席文章
目前,他汀虽然仍是降脂治疗的首选。但1月20日,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学说开创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PeterLibby博士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前任主席LaleTokgözoğlu教授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文指出,降脂治疗即将迎来靶向治疗新时代。杨进刚阜外2023-09-23 09:52:06
000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比伐卢定用于PCI术中抗凝未优于肝素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刊出了瑞典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肝素相比,比伐卢定并不减少心血管事件或严重出血。该项研究共纳入6006名拟行PCI治疗的STEMI或NSTEMI患者,在接受一种强效P2Y12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被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180天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严重出血组成的复合终点。JAMA子刊研究表明,100%纯果汁也显著增加死亡风险!与其他含糖饮料一样没区别
既往研究已表明,经常喝含糖饮料的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死亡风险也可能增加。而很多人认为纯果汁是含糖饮料的健康替代品,“含糖饮料是垃圾食品,那我就喝纯果汁吧”。然而,5月17日JAMA网络开放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不但软饮料(如可乐)、苏打水、水果风味饮料等含糖饮料对人类健康有不良影响,经常喝100%的纯果汁也同样会导致死亡风险明显增加。美研究提示,低脂奶增加帕金森病风险
低脂或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健康?近期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发表于Neurology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并非如此。该研究显示,与每天进食不到1份低脂乳制品者相比,每天至少来3份者,会增加34%的帕金森病罹患风险。就牛奶而言,与每周饮用脱脂或低脂牛奶不到1份者相比,每天都饮用至少1份者,帕金森病风险增加39%。而全脂牛奶没有这种风险。研究还显示,冰冻果子露和冷冻酸奶也与帕金森病风险增加相关。阜外医院研究:>80岁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前预防性IABP有助于预防严重事件
近期阜外医院张沛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80岁以上的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中,急诊冠脉介入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减有助于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但对长期生存率影响不大。IABP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的方法,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作者分析了99例>80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其中24例预防性植入了IA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