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最新中国疾病负担报告称(中国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是国人三大杀手)
研究者认为,我国医疗系统的首要目标应是防控慢性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
但与之相比,年龄校正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20.6%,肺癌死亡率增加了12%,从1990年的第13位升至2017年的第3位。
该研究属于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BD)研究的一部分,针对1990-2017年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疾病负担情况进行了分析。
2017年,在所有的省级行政区中,每十万人中的全因DALY均低于预期。其中,DALY比预期值低30%的省级行政区有十个,包括重庆(-37%)、安徽(-35%)、浙江(-33%)、福建(-33%)、上海(-32%)、贵州(-32%)、宁夏(-31%) 、江苏(-30%)、海南(-30%)和北京(-30%)。
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86%,每10万活产婴儿死亡数从95降至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76%,每1 000名活产婴儿死亡数由50降至12。
2017年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危险因素
1990~2017年,我国每10万人中,中风导致的DALY减少了33.1%,但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DALY增长了4.6%。
然而,肝癌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影响超出了预期,观察到的DALY是预期值的2.04~6.88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高血压、吸烟和高盐饮食是导致中国人群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三大危险因素。其中,吸烟是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的最大危险因素,饮酒是第十大危险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头痛和低背部疼痛对国民健康影响均低于预期。
2017年,我国三大主要致残病因依次为骨骼肌肉疾病、精神疾病和感觉器官疾病(如听觉、视觉等丧失)。
1990~2017年,年龄校正的死亡率下降超过50%的疾病包括: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慢阻肺、自杀、溺水、先天缺陷、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
报告显示,从1990年至2017年,中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年龄校正的中风死亡率下降33.5%,年龄校正的慢阻肺死亡率降低68.6%。
影响健康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和高盐饮食
2017年,高血压导致250万中国人死亡,其中96%最终因心血管病死亡。

在2016年的中国疾病负担报告中,导致国人过早死亡的五大疾病与2017年略有变化,依次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道路交通损伤害、肺癌、慢阻肺。

疾病对国民健康的整体影响低于预期
来源:
作者认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红肉摄入量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得更快,从2000年的每10万人4 206例增加到2017年的6 336例,增幅超过50%。
1990~2017年,在十大主要危险因素中,中国人群中所占比例变化最大的是超重和肥胖,增长了185%。
[1]Maigeng Zhou,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June 24, 2019
作者认为,中国在减少多种疾病负担和伤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有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教育水平提高以及实行传染性疾病国家防控计划。
研究者指出,近三十年来,传染性疾病、母婴疾病、营养相关疾病负担大幅降低,而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加。
6月24日,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等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完成的最新中国疾病负担结果。
目前,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是国人死亡的前三位杀手,其次是肺癌、道路交通意外伤害、新生儿死亡、肝癌、糖尿病、颈部疼痛和抑郁障碍。
[2]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 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1147-1158.
1990~2017年中国十大死因变化
美国近三成心血管病患者仍在吸烟!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研究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尽管96%的心血管病患者知道吸烟有害,但仍有近三分之一在吸烟。研究人员回顾了全国烟草与健康人口评估研究中有心脏病发作、心衰、中风或其他心脏病病史的2615例患者,其在4~5年的时间里完成了4次调查。2013~2014年首次调查时,有近三分之一(28.9%)的患者在吸烟,包括香烟、雪茄和电子烟等。许多人还使用多种烟草制品。定义更新、精准诊断和干预、定期评估猝死风险!2023版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指南发布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组织国内本领域长期从事肥厚型心肌病以及相关疾病工作的专家,发布了《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与2017版指南相比,新指南有十大更新:1、更新定义,“拟表型”疾病不再包括在肥厚型心肌病中杨进刚阜外2023-10-02 08:15:29
0000Circulation随机研究称,透析患者ICD预防猝死无效,并发症发生率高
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很高的心原性猝死(SCD)风险。而肾功能衰竭给植入ICD带来了挑战,血小板功能障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电解质的改变容易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另外,因种种原因会导致细菌感染率很高。那么,ICD一级预防对透析患者有好处吗?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ICD2试验首次提供了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欧洲预防心脏病学会称,医生该给患者开“运动处方”
近期,欧洲预防心脏病学会发表立场文件称,医生应该为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患者开“运动处方”,以减少过早死亡。“糖尿病使死亡风险翻倍。而患者的体能越好,风险就越低。但多数患者不锻炼。”该文件的主要作者称。该文件对如何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锻炼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运动的目标是增加体能、降低血糖。“仅仅建议患者运动,还不够。”作者说。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肾脏杂志刊发中国肾病年度报告:1850万住院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占4.8%,住院花费237.8亿
近日,中国肾脏病监测网络(CK-NET)发布了2015年肾脏病数据报告,这也是自CK-NET2014年启动后发布的第二份报告。报告基于2015年度HQMS、CHIRA、CHI、COTRS四个数据库住院患者数据,全面阐述了中国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疾病负担,以期激发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和改善。内容包括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两大部分,共13章。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40:5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