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血管上的(炸弹,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出遗传性胸主动脉瘤,夹层基因检测及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后果严重,堪称血管上的“炸弹”。

共识还建议,针对不同基因背景和个体因素的胸主动脉病患者,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手术指征,以及合适的监测、随访周期及检查方式。
Loeys-Dietz综合征患者,特别是有主动脉或其它动脉恶性事件家族史的患者,通常会更早给予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治疗。
注意看患者的身体形态
Loeys-Dietz综合征
主动脉病患者尽量保持血压在≤120/80 mmHg,成人静息状态下心率<70次/min;此外,尽量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在我刊发布了《遗传性胸主动脉瘤/夹层基因检测及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共识参考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际相关指南,并结合国人遗传性胸主动脉病基因检测数据和中国心血管外科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而最终形成。
对于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夹层(FTAAD)和二叶主动脉瓣(BAV)相关患者,缺乏药物治疗证据,可根据临床经验选用药物;β受体阻断剂对于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可能有一定作用,但证据有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临床治疗及随访检查
若为家族性的胸主动脉瘤,25岁或早于家族中年龄最小患者 10岁时开始;如果正常,则每 5 年筛查 1 次;65 岁后可以不再筛查,但如果首次筛查 >60岁则需再筛查一次;首次筛查行 CT 或 MRI。其他可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
对于散发性胸主动脉瘤,通常一次就可以;如果首次筛查<40岁,则50岁后再查一次。
对于马凡综合征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断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比如大家熟悉的马凡综合征的面部特征为:长头 、眼球内陷、颧骨发育不全、颌后缩及向下斜睑裂;高腭弓;牙齿拥挤;身材高大;不成比例的肢体长度;蜘蛛指/趾;脊柱侧弯;漏斗胸/鸡胸;皮纹(原因不明类似妊娠纹样改变);关节活动度过大等。

具体流程如下:
来源: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遗传性胸主动脉瘤/夹层基因检测及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319-325.
共识建议,应详细采集患者个人临床信息和家族史。并选择合适的主动脉检查手段以及心血管以外的相关辅助检查。
共识建议,考虑到我国遗传咨询体系刚刚建立,尚不完善,很多医院尚未开设遗传咨询门诊,建议患者到有遗传咨询门诊的医院或相关科研单位咨询、就诊。
基因检测可帮助实现胸主动脉病的早期诊断,并进行亚型分类,对随访和治疗时机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Loeys-Dietz综合征则表现为形状异常头骨(颅缝早闭),高眼症 ,悬雍垂裂;蜘蛛指/趾(手指/脚趾长);脊柱侧弯;漏斗胸/鸡胸;关节活动度过大;半透明/薄皮肤等。
共识建议,如果诊断为胸主动脉瘤(≥45 mm)或夹层,若诊断年龄<50岁,或50~60岁不合并高血压;有家族史或表现为综合征,建议进行基因检测。
若患者没有综合征表现,建议采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进行基因组合检测,至少要包含的核心基因。
年轻主动脉瘤/夹层,或有家族史或表现为综合征,建议基因检测
如果强烈怀疑马凡综合征患者,建议进行FBN1测序。
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新闻:个子太高和太矮都不好
找对象都喜欢找个儿高的。但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新闻指出,不同身高的人,今后患心脏病、中风以及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高个子人更容易患心房颤动和马凡综合征,伴随心脏瓣膜疾病和主动脉的异常。国产铁生物可吸收支架,可行、安全、有效!高润霖院士等公布3年结果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是继裸金属支架后心血管治疗领域的第4次技术革命。但第一代聚合物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器械相关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目前,全球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低谷期,但在我国仍比较活跃。近期,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等发表了新型超薄药物涂层铁支架首次人体试验(IBS-FIM研究)的3年结果,初步证实了该类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胖人易房颤,腰粗男士要小心!英美210万人分析
已经有不少研究表明,肥胖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4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纳入210万美国和英国成年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而且,在同等条件下,男士的房颤风险高于女士。该研究还提示,在评估男士和女士的房颤风险时,可能需要用不同的肥胖评估指标。对于女士来说,体重指数能提供能多的信息。而对于男士,腹型肥胖更能说明问题,所以腰围可能是更好的评估指标。单亲父母,更不健康,美国研究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研究者发表的大型队列研究发现,单亲母亲的心血管状况更差。因此,研究者认为家庭构成是影响心血管健康指标的一个社会因素。研究者从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选择年龄≥25岁的成年人。将单亲家庭定义为在家中有一个小于18岁的孩子。研究分析了1782名居民的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饮食、胆固醇、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其中462人是单亲家庭,356人(74.9%)是女性。美国糖尿病协会不同意ACC/AHA高血压指南:降压靶标为130/80有过度治疗之嫌
医学这门学科很年轻,因此有很多临床问题,不同学术组织思考的角度或对循证医学证据理解不同时,有时候就会“掐起架”来。比如,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而言,是听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还是听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HA/ACC)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