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发威,15年后仍有效)
DPP原始研究于2001年结束后,所有受试者仍接受低强度生活方式干预,服用二甲双胍者在观察性随访期间,即糖尿病预防成果研究(DPPOS)中继续服用。
尤其是那些血糖较高贴近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或者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研究随访15年结果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较之服用安慰剂者,可降低17%~36%的糖尿病发病风险。
以空腹或2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糖尿病,则可降低17%的发病风险,与安慰剂相比发病率差异为21.25例/100人年。
对于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获益也较大,可降低41%的糖尿病罹患风险,而无妊娠糖尿病的经产女性可降低6%的风险。
[1]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Long-term Effects of Metformin on Diabetes Prevention: Identification ofSubgroups That Benefited Most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and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 Diabetes Care. 2019 Apr;42(4):601-608.
[2] Miriam E. Tucker. Safe and Cheap Metform in Prevents Type 2 Diabetes Over 15 Years. Medscape. April 02, 2019.
很多人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而近日DPP/DPPOS研究组发表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有助于降低这部分人15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二甲双胍用作2型糖尿病预防用药,却属于标签外用药。
DPP原始研究中,纳入3234例2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被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给予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其中1073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850 mg,bid),1082例糖尿病高危患者随机给予安慰剂盲法治疗。
据悉,在另一项英国学者进行的GLINT试验在探究二甲双胍是否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专归,结果预计在2024年12月发布。
来源:
二甲双胍怎么用,基于阿司匹林的前车之鉴,还需累积和梳理分析大量数据。
如果用糖化血红蛋白来标准时,较之安慰剂,二甲双胍可降低36%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差异为21.67/100人年。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而且,这种预防效果在糖化血红蛋白6.0%~6.4%的人群中更显著,而在6%以下的人群于安慰剂无异。
海峡会精彩花絮:手术演示跨海献技,姜必宁优秀病例奖新鲜出炉
【精彩一】跨海献技,手术转播精彩连台介入手术转播一直以来都是大会的“重头戏”,28日下午,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与台湾高雄长庚医院的心血管介入专家联袂展示了10余台精彩的高难度手术。其中,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展示的是“降落伞”封堵术。患者男性,76岁,因心肌梗死而并发室壁瘤,由于无法承受外科开胸手术风险,故接受“降落伞”封堵术。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6:35:52
0000英研究再度证实:适度饮酒是谎言
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那饮酒怎么样?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酒精和吸毒占到了7.7%,居第五位。而近期一项英国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一周饮用1瓶酒的罹患癌症风险,与女性每周吸10支烟,或男性每周吸5支烟相当。这里的一瓶酒,定义为含80g纯酒精。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49:47
0000近四成老年慢性冠心病患者不适当用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
由于多发病、用药量大以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变化,老年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容易应用不适当药物,这类药物会导致老年患者的不良结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者研究发现,大约40%的老年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出院时服用不适当药物,几乎一半属于需要谨慎使用的药物。利尿剂和安眠药应用较常见。阜外医院李建军BMJ Open杂志发文称,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血管事件有关
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等开展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显示,在我国合并2型糖尿病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独立相关。在单因素回归分析中,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每升高1个标准差,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5%。校正多个已知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两者仍独立相关(HR=1.30,95%CI:1.02~1.66,P=0.037)。英国医学杂志:专家不建议儿童感冒使用解充血剂、紫锥菊等药品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全科医学博士MiekeL.vanDriel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社论指出,由于缺乏证据支持,且这些药物的安全性仍然不确定,不建议患普通感冒的儿童使用非处方解充血剂和抗组胺药。作者指出,一些含有解充血剂的产品可能会改善儿童的鼻部症状,但是它们的安全性,尤其是对幼儿的安全性尚不清楚,不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