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赵连成等研究称(打鼾的人,甘油三酯会升高)
结果显示,与不打呼噜的人相比,有时、经常及总是打呼噜的人,高甘油三酯血脂的患病风险会分别增加12%、34%和32%。
这里的打呼噜声音特别高指的是,打呼噜声音即使隔着关闭的门也可以听到。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组之前的研究发现,如果年轻时较胖,中年时甘油三酯水平就会比较高。
人到中年,毛病常会填几样,比如睡觉不安静开始打呼噜,血脂不安稳开始出现异常,不过打呼噜和血脂异常是否有关?
据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高甘油三酯患病率达13.1%,较十年前大幅上升。研究者指出,经常打呼噜的人还是应该了解和关注一下自己的甘油三酯水平,以尽早预防。
图1 不同打呼噜(打鼾)频次中年人群的高甘油三酯血脂患病率
来源:
[1] 夏艳杰,周龙,李莹,等. 打鼾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85-89.

进一步校正潜在混杂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打呼噜频次越高的人,其高甘油三酯血脂的患病风险越高,即使在考虑了胖不胖这个因素后也是如此。
此外,研究还发现,打呼噜的声音越大,高甘油三酯血脂的患病风险也会越高。与不呼噜者相比,打呼噜声音特别高的人,高 TG 血症患病风险增加 34%。
研究者推出其中的机制可能是,打呼噜引起的慢性间歇性缺氧刺激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异生,从而增加高甘油三酯水平。
为什么打个呼噜还会影响高甘油三酯水平?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此外由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调控高甘油三酯等合成所需酶的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的上调,也会增加高甘油三酯的合成。
该研究从“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中全国不同地区15组人群中,每组整群抽样约1000人进行了研究。最终研究分析了14175人,男女各半,年龄在 35~59 岁。
阜外医院赵连成、夏艳杰等研究显示,中年人打呼噜频次越多,声音越大,其高甘油三酯血症风险越高。
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血脂的患病率在不打呼噜、有时打呼噜、经常打呼噜、总是打呼噜的人群中逐步上升;此外随着打呼噜声音的增大,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2] 周龙,李莹等. 成年早期体重状态及至中年时期体重变化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2015, 30(10): 962-966.
我国学者证实,多吃水果和体力活动最多可降心血管病患者40%死亡风险
近期,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对7万余心血管病和高血压患者随访7年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多吃水果还是加强体力活动,都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而既有吃水果习惯,体力活动又多者,死亡风险降低更多。研究显示,与每周几乎不吃水果相比,一周多于3天都吃水果可降低16%的全因死亡风险和21%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体力活动最多者要比最少者,可降低32%的全因死亡风险和35%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图1)。杨进刚阜外2023-08-08 08:49:42
0000【ESC2019】丹麦60万高血压患者研究称,接种流感疫苗者死亡风险降低18%
据ESC2019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接种流感疫苗的高血压患者,流感季节死亡风险降低了18%。鉴于这些结果,研究者建议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除此之外,研究还表明,接种流感疫苗还可以预防致命性心脏病和卒中以及死亡风险。这项研究使用丹麦全国医疗保健登记册,在连续九个流感季节(2007~2016年)中,纳入了608,452例18~100岁的高血压患者。早年坏胆固醇高,中年冠脉钙化风险高!芬兰28年随访研究
1月27日,JAMA心脏病学子刊发表的一项随访超28年的芬兰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无论是在青少年时期(12~18岁)、成年早期(21~30岁)还是中年时期(33~45),坏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均与中年时期冠脉钙化有关,其中青少年时期坏胆固醇升高的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