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杂交,治疗难治性房颤经验,胸腔镜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效果更确切)
研究者在心外膜消融时,所有的消融操作均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特别是在左心房后壁消融时,有别于其它中心应用双极射频消融笔,而是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进行消融,研究者指出,尽管操作相对困难,但消融效果可能更确切。
阜外医院郑哲等在国内较早应用胸腔镜外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手术创伤小,不用建立体外循环。
所有患者先在胸腔镜下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 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和 Marshall 韧带离断;然后左心房三维建模,结合左心房电压标测,应用导管消融对胸腔镜外科消融线进行强化或修饰消融,确保双向阻滞,同时消融左心房嵴部、二尖瓣峡部,部分患者消融左心房前壁和三尖瓣峡部。

研究者指出,相比迷宫Ⅲ手术“切缝”技术,不足以造成连续和透壁的组织损伤,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效果欠佳的原因,胸腔镜外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技术能最大限度的解决上述问题。
研究者认为,右心房可根据是否增大、电生理标测是否存在经典心房扑动进行选择性消融。
目前,胸腔镜外科消融联合导管消融策略中,左心房消融线路基本与迷宫Ⅲ手术的左心房“切缝”线路类似,只是在右心房消融时存在差异。
目前,无论是导管消融还是胸腔镜外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偏低。
来源:郑哲,姚焰,李浩杰,等.外科和介入复合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初步经验. 中国循环杂志,2017,32: 368.
13 例患者术毕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手术并发症。15 例患者平均随访(12.1±11.5)个月。2 例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在术后 3个月因心房扑动再次介入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总体治疗成功率 86.7%(13/15),均未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研究者常规行介入导管消融三尖瓣峡部消除或预防右心房的心房扑动。损伤的连续性和透壁性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注:1A: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胸壁入路;1B:切除左心耳;1C:隔离肺静脉;1D:“盒状”消融线示意图;1E:冠状窦内起搏,Lasso 电极(L1-20)未在肺静脉内记录到起搏心律,证实外科肺静脉隔离后传入阻滞;1F: Lasso 电极(L1-20)在肺静脉内起搏,冠状窦内电极未记录到起搏心律,其电位与 1-3 排体表心电图相对应,证实外科肺静脉隔离后传出阻滞;1G:灰色为外科胸腔镜射频消融候区域,蓝点为介入消融区域
本组共15 例患者,房颤最长时间为 6 年,房颤病史时间最长 12 年,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0±3.9)年。
初步的临床结果显示手术安全可行,消融成功率优于单纯导管消融和胸腔镜外科消融的疗效。
房颤有五大元凶:高血压、肥胖、饮酒、高盐和吸烟!陕西学者全球疾病负担分析
近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赵娜等分析了全球全球房颤/房扑的疾病负担,发现收缩压升高、超重/肥胖和饮酒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7年,因房颤/房扑所致疾病负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收缩压升高(归因分数为39.8%),其次为较高的体重指数(归因分数为21.82%)、饮酒、高钠饮食和吸烟等。杨进刚阜外2023-09-11 09:31:56
0000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常伴心肌桥!阜外医院王水云等研究
阜外医院王水云等发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常伴心肌桥,深度或广泛心肌桥多见。研究首次发现,冠脉CT检出了23.3%的心肌桥,冠脉造影检出了19.1%。研究纳入2015~2019年在阜外医院接受选择性心肌切除术的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455例。研究发现,106例患者中有98例(92.5%)患者的冠脉完全被心肌包裹,其中深部心肌桥最常见。杨进刚阜外2023-09-13 08:07:04
0000徐波、乔树宾、涂圣贤、宋雷等在《柳叶刀》杂志发表高质量研究,证实计算生理学技术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2021年11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代表其研究团队在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大会(TCT)2021首日的全球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专场,发布了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FAVORIIIChina的1年临床结果。徐波教授报告FAVORIIIChina研究结果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5:11:01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