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布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延迟指南(心率,lt,50次,分钟为心动过缓,夜间心动过缓,应筛查睡眠呼吸暂停)
对于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是否安装起搏器指证,没有明确的的最小心率或长间歇的持续时间的标准,确定症状与心动过缓之间的时间相关性最重要。
3、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建议超声检查
对于所有其他类型的AV阻滞,在没有进展性AV传导异常的情况下,通常应仅在存在与AV阻滞相关的症状时考虑永久起搏。
睡眠呼吸障碍和夜间心动过缓二者都比较常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不仅可以减少心动过缓,还对心血管有益。
点评:治疗潜在的睡眠呼吸暂停不仅可缓解呼吸暂停相关症状,改善心血管预后,绝大多数患者可能不需要植入起搏器。
5、三种原因考虑安装起搏器
点评:对于所有LBBB患者,建议排除相关结构性心脏病,传导阻滞不仅预示有隐匿性结构性或缺血性心脏病,还提示风险增加,影响一些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由于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或潜在的心肌病,LBBB的患者也可能有心力衰竭。
窦房结功能障碍通常与年龄依赖性的窦房结组织以及周围心房心肌的进行性纤维化有关,导致窦房结和心房冲动的形成和传导异常。
点击下载原文
对于睡眠期间发生睡眠相关的窦性心动过缓或暂时性窦性停顿的患者,除非存在其他起搏指征,否则不应进行永久性起搏。
评论:由于监测时间较长,长时间的植入式监测仪(loop recorder)和贴片比24小时或48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准确率更高。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7、无线起搏还需要研究
本指南中,处理缓解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延迟的几个核心建议如下:
但是,如果患者的症状可明确归因于窦房结功能障碍,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包括晕厥、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
2、夜间心动过缓,应考虑筛查有无睡眠呼吸暂停
点评:总的来说,窦房结功能障碍是否需要治疗的唯一标准是患者是否有症状。如果没有症状,窦性心动过缓不需要治疗。
有夜间心动过缓,应考虑筛查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心动过缓并不意味着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
来源:Fred M. Kusumoto, et al. 2018 ACC/AHA/HRS Guideline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radycardia and Cardiac Conduction Delay.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6, 2018.
评论:有些患者的心动过缓和传导系统疾病可能与结节病、淀粉样变性或血色素沉着症有关。对于某些来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克氏锥虫流行区的患者,应考虑南美锥虫病。
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在36~50%之间、AV阻滞有永久起搏指征的患者,如果预期需要40%以上的时间进行心室起搏时,可考虑生理性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或希氏束起搏)。生理性起搏在预防心力衰竭方面,优于右心室起搏。
4、对于窦房结功能障碍,没有明确的需要安装起搏器的心率下限
需要明确将从新出现的起搏技术中获益最多的患者群体,例如希氏束起搏和无线起搏系统。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延迟患者的评估和管理指南,该指南于11月6日同期在线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循环和美国心律学院杂志上。
6、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生理性起搏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可能存在结构性心脏病和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应首先采用超声心动图筛查有无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不需要治疗
该指南将心动过缓定义为心率低于50次/分钟(与正常心率50~100次/分钟相比),并指出心动过缓通常分为三类: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AV)和传导障碍。
有非特异性症状被认为可能是心律失常的患者,有三分之一通过动态监测,没有发现与症状有关的心律失常。
对于没有可逆性或生理原因的II度Mobitz II型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建议进行永久性起搏。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心梗后左室血栓,该怎么管理?加拿大学者综述
急性心梗后,有15%的患者仍发生左心室血栓。近日一篇文章认为,在急性心梗后48小时内未发现左室血栓的高危患者,应在心梗后2周再次检测。在诊断方面,小血栓、心尖部血栓易被心脏超声漏诊,心脏磁共振是诊断左心室血栓的最佳手段。不过鉴于临床实际,建议对超声窗较差、心尖部运动异常的患者进行超声对比剂显像或磁共振检查;或对无对比剂回声且心肌部运动减弱的心梗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2:140000欧洲心脏杂志研究称,≥80岁有心血管病史者,若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死亡风险增加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80岁有心血管病史者,若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死亡风险增加。研究发现,若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于70~79岁的老人而言,全因死亡率有降低的趋势。但是,对于≥80岁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了40%,有心血管病史者风险增加61%。同期刊发的述评标题则为:“老年人降压目标值,指南很多,困惑也多”。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7:11:370000阜外医院荆志成等:这个简单指标还可预测肺高压患者预后
阜外医院荆志成等研究发现,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可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基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高或者在靶向药物治疗期间的直接胆红素水平无明显降低的患者死亡率高。研究者对404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访40个月期间,153例患者死亡。数据显示,死亡患者的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者。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研究:即使体重正常,久坐不动也增加心脏病风险
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久坐、不运动的话即使体重指数正常,也面临着与肥胖者同样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者指出,不要认为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18.5~24.9kg/m2)就以为自己很健康。如果不锻炼,那就意味着不健康。研究者发现,30%的体重正常的美国人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增加,这些人的腹部脂肪含量较高、运动时呼吸短促、腰围超标或体力活动低于推荐的水平。女性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建议用50mg,肥胖/超重者用75~100mg!刘梅林等解读中国专家建议
月经周期,妊娠,绝经……,女性凝血状态也在随之不断变化,如何在女性中游刃有余地将抗栓治疗优化?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付志方等就《女性抗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建议》进行了解读。凝血状态受雌激素调控作者介绍,女性血小板活性和凝血蛋白基因转录受雌激素调控。使用避孕药、激素替代和治疗、妊娠期、外科术后、乳腺癌放疗均可致血栓栓塞风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