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余猝死者研究报告(任何时候都可发生心原性猝死)
图1 研究中心原性猝死的时间分布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总是在路上’的时代,这会导致心理-社会压力增加,这就可能会增加随时突发心脏骤停的可能性”,研究者表示。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研究者并没有发现早上6~12点的心原性猝死的高峰期,只有6例在早上6~10点之间死亡。
1、Yu-Ming Ni, Carmen Rusinaru, Kyndaron Reinier,et al.Unexpected shift in circadian and septadian variation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the Oregon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Study. Heart rhythm. DOI: 10. 1016 /j . hrthm. 2018. 08.034.
此外,研究者也没有发现周一是心原性猝死的高峰期,但发现周日是SCA发生的低峰期,仅占一周心原性猝死的11.3%。
我们一直认为,每天清晨,尤其是周一,是心原性猝死的高发时段。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心原性猝死高峰期已经不存在,现在心原性猝死可能在一天的任何时候发生。
诱发因素有很多种类,比如气候变化,如刮风下雨,增加了4%的心肌梗死。空气污染使一种诱因。
来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指出,虽然有多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更多的心脏骤停发生在清晨,但压力可能是一个主要因素。
而且夜间12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是心原性猝死事件发生的最少,只有13.9%的心原性猝死发生在这个6小时期间(P<0.0001)。
研究小组分析了2004~2014年间来自社区的1535例死于心脏骤停的患者的数据。
2、Culić V.Chronobiological rhythm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t JCardiol. 2014;174(2):417-9.
但根据以往研究,心血管事件是有时间分布的,但由于存在一些诱发因素,使时间分布发生了改变(图2)。
图2 有诱发因素和没有诱发的心血管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同
该研究也可能说明了,现代生活导致的诱因增加了,让人防不胜防。
肾和脑也不分家!INTERSTROKE研究和瑞典33万人研究
5月5日发表的两项研究提示,肾功能不好的人,不仅容易中风,也容易痴呆!其中的INTERSTROKE研究表明,肾功能受损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相对年轻的患者。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人中风后往往病情更重,预后更差。该研究为一项覆盖全球27个国家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1127名受试者,其中41%为女士,平均年龄为62.3岁,平均eGFR为79.9ml/min/1.73m2。柳叶刀杂志:空气污染时锻炼有害
散散步,晒晒太阳,是老年人生活常态,不过近期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提醒,60岁以上老人,还是少去车辆繁多的马路旁逗留,因为呆一小会儿就能抵消漫步带来的好处。“即使是在汽车尾气浓重的马路旁逗留两个钟头,也会对心血管和肺部产生不良影响。城市需要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控制和更好的交通管控措施,”研究者说。美360万人研究:便秘及用通便药增加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
既往研究表明,便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能机制是便秘导致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近期发表的一项覆盖全美近360万退伍军人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便秘以及用通便药都会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在该研究中,校正了人口统计资料、合并症、用药情况和社会经济状态等因素后,7年多随访期间,便秘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较没有便秘者增加了12%,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也分别升高11%和19%。失眠,增脑动脉瘤破裂危险!孟德尔随机研究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中风的一种类型,是由于脑动脉瘤破裂所致,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大约2.5%的脑动脉瘤会破裂。11月3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研究显示,除了吸烟、高血压这些已知的危险因素外,失眠也是脑动脉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表明,与不失眠的人相比,失眠的人出现脑动脉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了24%。血管迷走性晕厥,重在健康教育!南京医大一附院研究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之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郦明芳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以混合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为主,年龄较大患者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较高,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此类患者晕厥再发。研究者指出,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故应以健康教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