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研究(脓毒症患者出院后前4周需警惕中风或心肌梗死风险)
所有败血症患者至少有一个器官功能障碍,35%在重症监护病房,22%在入院30天内死亡。
来源:Chih-cheng lai, et al. susceptible period for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sepsis.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8, 190 (36): e1062. DOI: 10.1503/cmaj.171284.
在脓毒症患者中,1012人发生心血管事件,831人发生中风,184人在出院180天内发生心肌梗死。
根据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CMAJ)上发表的一项大型台湾研究,脓毒症患者出院后头4周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调查了台湾100多万人的数据,其中42316例患者患有败血症,与医院里的对照组患者和一般人群相匹配。
作者还发现,与20~45岁的患者发生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比75岁以上的患者高。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风险在出院后的最初7天最高,发生超过四分之一(26%)的心肌梗死或中风,35天内发生51%。
0000
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参加的PURE研究组发文称:全球六成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贫穷国家因“买不起”吃的最少
多个饮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应该进食3份蔬菜,2份水果。但近期阜外医院李卫教授参与的前瞻性城乡对照流行病学研究(PURE)发现,全球居民每日平均吃3.8份水果和蔬菜,六成人不达标。低收入国家居民每日吃的水果和蔬菜最少(图1)。图1全球18个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每日人均消费水果和蔬菜的份数(份)杨进刚阜外2023-08-03 08:41:34
0000JAMA子刊研究称,四成高危人群30月后发生无症状房颤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REVEALAF研究数据提示应用植入式心电监测仪(ICM)在高危患者中筛查无症状性房颤,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房颤的检出率增加。数据显示,18个月时,房颤(持续6min以上)检出率为29.3%;30天、6、12、24、30个月的检出率分别为6.2%、20.4%、27.1%、33.6%和40%。此外,在CHADS2评分为2、3以及≥4的亚组中的房颤检出率相当(24.7%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7:50:32
0000阜外经验:预防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猝死,这种方法最靠谱!
近期,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团队发文报告了该院39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的长期治疗效果。随访结果表明,高危ARVC患者易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够有效终止此类患者的实行心动过速或室颤,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可靠的方法。美国建议40~70岁超重/肥胖者筛查糖尿病
昨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推荐声明,建议在40~70岁无症状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中筛查2型糖尿病,每3年筛查1次,以降低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如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病史,建议在更年轻时进行糖尿病筛查。血糖筛查的方法有三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减退和2型糖尿病,具体诊断标准见下表。